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七章 宋遼主力相遇

就算是他能打劫到那麼多糧草,黃河咋辦,他難道還能在河邊造船殺過黃河,衝到汴梁開封府去嗎?

除非遼國騎兵個個長翅膀!

因而耶律宗真都快瘋掉,現在是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早知道當初就裝聾作啞,只要宋國不主動破壞盟約,每年還能進賬幾十萬貫,何必要自討苦吃呢?

而就在耶律宗真騎虎難下,左右為難之時,保塞城池上,保塞守將王德用也是老將,通過斥候偵查,遼國士氣衰落,便立即聯繫范仲淹。

此時范仲淹其實也已經知道了遼國聲東擊西,明面上進攻高陽,實際上回擊保塞,是想先把保塞拿下,再啃其它骨頭。

於是老範立即重新調兵遣將,整頓十多萬大軍,揮師北上救援。

但他的行軍速度很慢。

主要原因在於,一是要先擊潰遼國在高陽城外的步卒,二要防備遼國的騎射,所以在行軍途中,就要保持好步兵的陣型陣列。

然而“行軍陣”和“作戰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列好的“作戰陣”陣型的宋軍步卒其實是不怕騎兵衝鋒的,因為宋朝主力步兵部隊都有重甲步卒,一旦遼國騎兵陷入其中,失去了機動性,即便是重騎兵也要淪為待宰羔羊。

怕的是步卒在還沒有進入“作戰陣”狀態時,處於“行軍陣”當中,遼國騎兵發動突襲,先隔著幾十步遠程放風箏騎射,防止步兵列陣,再進行突襲,這樣很容易造成整個軍陣的瞬間崩潰。

所以簡單來說,野外要是遇到遼國騎兵,在已經布好軍陣的情況下,范仲淹絲毫不懼。奈何他必須行軍趕到保塞,在這路上要是遭遇襲擊,那問題就嚴重了。

要是岳飛在肯定能處理好這些問題,可整個南北兩宋終究只出了一個岳飛,范仲淹作為文官統籌全局已經不易,要想指揮十多萬大軍隨時做好防禦姿態,將陣型調整好,自然沒那麼迅速。

這就造成了他行軍速度相當之慢,從十二月十七日斥候就已經發現遼軍主力動向,再到他十八日接到王德用的求援信,然後調整隊伍出發。

從高陽到保塞,四五十公里的路,他硬生生走了四天,幾乎每天只能行軍十公里,可以說相當艱難。

沒辦法。

大軍臃腫,老範的戰略優秀,可實操指揮就沒那麼強,再加上宋軍獨有的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兵將之間不熟悉,造成嚴重上下級割裂嚴重,往往一名將領很難迅速把陣型調整好。

除非韓信或者岳飛來,不然就只能保持半作戰半行軍姿勢,一有風吹草動,就要立馬列陣,可以說還是老範的經典戰術,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

面對老範如烏龜爬一樣的戰術,如果此時遼軍立即撤退的話,顯然是沒有絲毫問題。

但耶律宗真猶豫了。

還是那個問題,現在撤兵的話,灰溜溜地回去,什麼好處都沒撈到,還造成了那麼多傷亡,顯然沒辦法給國內貴族一個交代。

因此思索再三,即便是斥候已經向他彙報,范仲淹的主力正在向保塞進發,耶律宗真也還是沒有拿定主意。

他甚至在那一刻天真地在想,范仲淹主力沒有城池掩護,肯定要與他們進行野戰。

之前他不敢和范仲淹野戰,是因為當時范仲淹主力十七八萬大軍,他那才八萬,而且老範還有手榴彈,在兵力於科技上有億點小差距。

現在跟蕭惠匯合後,光遼國騎兵就有十三萬,加上徵召來的其他民族步卒,總兵力已經與范仲淹相差不大,即便宋軍再從其他地方調支援來,他依舊有一戰之力!

想到這裡,耶律宗真最終決定,和宋軍進行野戰嘗試,實在不行,他的騎兵那麼多,打不過總也能跑!

於是在宋寶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遼國主力迎來了宋國主力。

雙方於保塞陷入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