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五十八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

“那還能拿什麼給他們當獎勵?”

范仲淹也犯難道:“升遷也有定額,越往上肯定越難升遷,總不能再開新部門和新職吧。”

“這就算了,我改制之前,現任官兩萬四千多人,改制後,快四萬人了。”

趙駿無語道:“那一萬多閒散冗官我是解決了,可現任官是越來越多了,再開新職,那不鬧嗎?”

他思索再三,摸著下巴道:“還是得加薪,不過可以換個名目。”

范仲淹睜大了眼睛道:“冗官本來就已經嚴重,朝廷每年要付官員一千多萬貫的支出,而且以後還要把吏員納入公職,再加薪的話,怕是三冗要變成四冗了。”

“笨啊,我都說了換個名目。”

趙駿翻了個白眼說道:“料錢本俸肯定不改,但我問你,添支、職錢、貼職錢、職田、絹布、糧食、恩賞、冰炭、香料等是恆定的嗎?”

“自然不是。”

范仲淹搖搖頭道:“這些東西本來就受到物價波動,有的時候職田產出也不固定。朝廷也並非每年恩賞,若是香料、冰炭、柴米、油鹽等價格上漲,朝廷補貼少也正常,並且多寡不均,曾有縣尉月俸僅5貫950文,還曾作詩諷刺。”

“那不就結了。”

趙駿笑道:“我們可以從這方面做文章,以後每年的添支、職錢、貼職錢、職田、絹布、糧食、恩賞、冰炭、香料都年年下調,朝廷給出合理的解釋就足夠了,不是直接削減,而是正常波動,百官們或許有疑心,可又沒有證據。與此同時,我們可以把考成法加入績效,加入到料錢本俸當中。”

“哦?”

范仲淹思索了一會兒道:“你的意思是拆東牆補西牆?”

“錯了。”

趙駿搖搖頭道:“由於物價上漲,且職田產出不足,朝廷補貼只能變少,這種事情本來就很常見。但為了給予天下官員激勵,朝廷還是咬咬牙,給予他們獎賞,並且還讓地方官員的收入變高,難道這不是朝廷聖明嗎?”

簡單來說,這就好像你是一個工資兩萬塊錢的員工,但實際上這兩萬塊錢只是平均工資。

你的固定工資每個月也就四五千塊,其餘的收入來源是公司給你發的柴米油鹽等生活物資,還有餐補、油錢、交通費、五險一金、津貼以及購物卡之類的東西。

受限於公司經營收益,這樣的補助有時候多,有時候少。所以雖然看似你的工資是兩萬,但有時是兩萬五,有時是一萬五,有個上下波動。

在宋朝這樣的波動尤為明顯,因為生產力不足的原因,物價變動往往很快,如災區的物價可能一夜之間漲幾十倍。

如此一來,除了汴梁的官員收益比較穩定以外,地方官員的收入其實並不穩定。

一個七品小縣縣令每月十二貫,祿粟月五至三石,還有添支的職田,各種補貼,如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餵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

整體算下來,一個月收入大概在百貫左右。

可這種情況是不穩定的,只能說最好的情況下一個月收入百貫,卻也有朝廷今年打仗,財政赤字,什麼補貼都不發,只有基本工資,甚至連基本工資都降低乃至發不下來的時候。

所以才有縣尉自嘲自己月入不到六貫(縣尉基本工資應該是每個月12貫)。

趙駿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把原本朝廷給的補貼一個勁降,再把績效納入到考成法裡,這樣就相當於把降下來的補貼當作績效發。

雖然工資沒太大變化,可卻能大幅度提高官員積極性。

而且補貼上下起伏波動是正常現象,只要朝廷不明令發通知說要削你們的補貼,那麼補貼因為某些原因下降了,那就是合理的事情,百官也挑不出毛病。

甚至這樣做對中下級官員來說還是個好消息,因為以往補貼往下波動,官員就只有每個月十多貫基本工資。

可現在納入績效後,如果把績效算基本工資的兩到三倍,那麼即便某一年補貼發不下來,那麼基本工資每個月還是有二三十貫。

加上補貼的話,旱澇保收,不至於出現某年補貼漲,月入百貫,某年補貼降,月入幾貫的情況。

所以這個政策對於中下級官員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壞政策。

前兩章有人說用康麻子的梗讓人不舒服,我就給刪了。主要其實我倒沒想用,恰好書友發了,就乾脆複製粘貼過來了玩玩梗。

另外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細聊改革內容的章節水,我個人覺得這個還是很重要的。

因為本書其實主要講的就是從上而下的改革。

雖然一路有蠻多人吵吵嚷嚷主角做不到,可能是我不習慣寫爽文,沒讓主角太一帆風順,讓大家覺得宋朝改革難。

但不管怎麼樣,也得搞啊。

而且有人一直說從上而下的改革必定失敗,但實際上商鞅變法,張居正改革,雍正改革,我國改革開放都是成功案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有典範,真不至於一直鬧著用你們的觀點來左右我的判斷。

我甚至都不敢拿我自己想的改革辦法去實施,主角用的全都是歷史上成功經驗,用的辦法也都是我找的所有改革當中成功了的辦法,就是怕槓精。

結果還是鬧個不停,真不知道我該寫成什麼樣才能讓他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