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可脫離百姓

大宋朝廷離大宋民間看似很近,實際上還是太遙遠。

百姓如果受到黑惡勢力欺辱,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一旦本縣負責這方面的縣尉不管事,甚至充當黑惡勢力的後臺,那麼百姓基本上就沒有了任何上訴的權力,可為是求告無門。

雖然皇城司和御史存在,可就像封丘這樣,皇城司翫忽職守,御史臺又主要關注修河工程去了,民間人一多就混亂,地方縣令縣丞也沒有做到位,以至於黑惡勢力滋生,不知道多少人成為受害者。

要不是趙駿去巡視黃河的路上遭遇這些黑惡勢力攔車,恐怕他們還不知道要盤踞在這裡多久,禍害多少百姓才能被連根拔除。

所以趙駿認為,政制院已經忽視了底層百姓。

或者說,古代的封建王朝基本上就沒有紮根於群眾,深入到基層百姓當中去。

為此他就必須要向後世那樣,給百姓發聲的渠道,給民間上達天聽的土壤,讓這些高高在上的宰相們聽一聽民間的聲音,如此才能真正地治理好百姓,治理好這個國家。

眾人聽後互相對視,這個建議並沒有損害他們的利益。而且這也是趙駿的意思,那他們自然也就沒有反對的理由。

因而稍微思量之後,晏殊問道:“那該設立一個什麼樣的部門,設置哪些崗位呢?”

“這樣,一層一層地來。先設立大宋全國巡查欽差小組吧。”

趙駿想了想,說道:“以前各部門的侍郎、尚書提拔之前,都放去了四京做府尹,這都快成為了慣例,以至於各府同知成為了主事官,這肯定是不成。將來有功績的路一級官員在上調的時候,就委任為巡查小組組長,比各路轉運使高半級,每年入駐一路,監察各地情況。”

大宋的官員制度跟後世有些類似,但也不一樣。

後世基本上就是鄉科級、縣處級、市廳級、高官以及國家級這樣劃分,但大宋除了縣、州、路和朝廷的劃分以外,中間還有各部級。

簡單來說,後世一省與各部平級,而大宋一路的主官並不跟各部同級。

如正常情況下一路除開臨時設立的正三品經略使以外,其它的轉運司、安撫司、提舉邢獄司、常平司等傳統四司主官都是正四品。

而中央各部級,政制院下面的十三個一級機構主官都是加政制院候補同知的正二品,二級機構主官為普通各部的正三品,只有三級機構的主官才與各路的主官平級。

所以這就出現高官並未平級的情況,像財政部尚書夏竦的級別就一定要比廣南西路轉運使楊察高得太多。

之前各部門侍郎的選拔其實就多在朝廷各部的下級機構以及各路的四司主官當中選拔,但中間一般都會有個過渡,這個過渡職位就是正四品的開封、應天、河南、大名四京府尹。

趙駿正打算提高四京地位,把這些四京府尹提到正二品來,那麼幹脆就順水推舟,打破過渡慣例,讓這些因政績出色,而被提拔的人員去巡查地方。

如此一來,他們就成為了政制院的眼睛,代替政制院進入民間,讓民間百姓有了可以找他們申訴的渠道。

“可全國若此龐大,即便每年都派出大量欽差官員,又能解決多少問題?”

王曾提出異議道。

“所以還是得多增加下級與上面的溝通渠道。”

趙駿思量著,然後說道:“剛好明年開始,也該組建全國郵政渠道了,以後各縣、州、路都要建立郵政局。那就設立檢舉箱,建立各級檢舉機構,與皇城司、御史臺共同監管。”

“唔”

眾人互相對視,范仲淹微微點頭道:“我覺得沒問題,這樣就有多個給百姓提供舉報的渠道,我們也不至於再像現在這樣,跟聾子,瞎子一樣,看不見民間的情況。”

“除了官方監督機構以外,民間的監督也不能少,剛好明年我們要開放私人報業,允許媒體進行監督,鼓勵一線調查記者尋找證據。”

趙駿繼續道:“這樣多方面齊下,想來以後再出現地方性黑惡勢力,也不至於那麼久才會被發現。”

黑惡勢力就像是毒瘤一樣紮根於民間。

可政制院又高高在上,離民間太遠。

所以就必須要給民間百姓提供溝通渠道,讓他們把民間有哪些黑惡勢力上報給朝廷知道。

這一點後世也是這樣做的,各鄉村、縣市裡,各種打擊黑惡份子的橫幅時刻提醒著人們,我們國家對於掃黑除惡的決心有多大。

而作為新時代的好青年,趙駿自然不可能對眼下大宋越發猖獗的民間黑惡勢力放任不管。

因此他決定抄後世的作業。

和百姓進行溝通,希望百姓告訴朝廷,哪裡有黑惡勢力,哪些是黑惡份子。

畢竟作為百姓來說,黑惡勢力的危害對象,首當其衝就是他們。

誰是黑惡勢力,誰對他們進行了暴力脅迫,沒有不比受害者更清楚。

所以這一次,他要全面打擊罪惡,務必要讓大宋全面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前,讓民間處於一片安寧祥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