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四百零二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

小一點的家族,像目前越後國的橘氏,在藤原家的打壓下,已經淪為下級貴族,只有可憐兮兮的數十人,勉強混了個越後國國守的位置。

如此一來,數百萬人口最多能湊出個二三十萬兵力,然後每家分一點,幾百家一分,可不就每家只能分個幾百幾千人嗎?

因而後來鎌倉幕府時代,元朝攻打日本,他們集全國之力,也才有12萬人。

所以在這種極度分裂的情況下,一個豪族如果擁有五六千名以上的士兵,那基本上就是日本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勢力。

若是這幾千名士兵還有刀刃,甲冑的話,那可以說是天下無敵。

畢竟現在很多地方豪族的手下,武器是棍子,甲冑是竹子,如果擁有鐵刀和鐵甲,那不砍瓜切菜?

想到這裡,清原武也沒有任何猶豫,連忙問道:“不知道這刀刃多少錢,戰甲多少錢?”

“這個嘛。”

陸朝看了眼旁邊的安倍賴良,然後才說道:“一張弩,需15貫,一張弓,需8貫,一副甲冑,需要580貫,一把刀,需33貫。”

“啊?”

這價格直接把清原武給嚇傻了,忍不住說道:“這麼貴?”

“不貴不貴。”

陸朝連連擺手道:“這些刀刃甲冑可都是宋國有名的工匠打造,刀具鋒利無比,甲冑防禦力又高,你們日本不是有童子切安綱和小狐丸之類的名刀嗎?跟它們比起來,我大宋的刀刃不僅一樣鋒利,而且價格便宜了五倍。”

他說這話臉不紅氣不喘,完全看不出撒謊。

事實上陸朝的軍械來源其實就是以前一百二十萬禁軍淘汰後的武器裝備。

趙駿軍隊改制之後,禁軍主要武器就從冷兵器換成了熱武器。

即便是還保留著如腰刀之類的冷兵器,可也進行了武器變革,由原來的鐵刀換成了鋼刀。

畢竟以前大宋的刀甲因工藝問題,含硫量太多,平時還沒什麼,跟西夏打仗的時候就暴露出問題,太容易折斷。

所以現在自然都換成了鋼製武器。

那淘汰下來的那麼多武器裝備怎麼辦?

基本上就兩個去處。

一個是回爐,重新融成鐵水打造成鋼。

二個是流入市場,賣到大理國、越國、高麗之類的國家去。

甚至在那幾年,西夏和遼國可以與大宋互通有無,沒有進出口限制的時候,也買了不少大宋的武器。

然而即便如此,因為前些年宋軍誇張的軍費,導致淘汰下來的甲冑武器堆積如山,周邊國家在沒有打仗的時候根本消化不了。

因此現在大宋還是有很多庫存。

這讓陸朝看到了機會。

他在日本幾年,也注意到日本國內的分裂狀況。

現在六七十多個國,幾百家豪族,每家都有幾百幾千士兵,如果這些人聚集在一起,怕至少得十多萬人馬。

雖然跟大宋的軍隊數量比起來,還是很少,可也已經是個龐大的市場。

而且還有個問題就是,遼國、西夏、大理、高麗這些國家並不是特別缺鐵礦,因此他們本國就有一定的武器甲冑製造能力,市場會很小。

日本就不一樣了。

金銀銅硫磺等礦日本不缺,可鐵礦和煤礦卻奇缺,讓他們的甲冑和武器也非常少。

因此這裡就是個龐大的市場。

如果能鼓動他們打仗,讓他們對甲冑和武器有更大的需求,那就更好了。

只是這個價格顯然讓清原武難以接受。

他連連擺手道:“陸殿,這也太貴了,相比之下,我們的武器甲冑比你們的便宜太多。”

“我當然明白,但我希望清原殿明白,你們的武器甲冑不僅產出少,且質量上還是不如我們宋國的武器甲冑。”

陸朝站起身說道:“若是清原殿不信的話,大可以跟我來看看。”

清原武和安倍賴良就起身。

三個人隨即到了後院,院子裡一顆繁茂的大樹遮天蔽日,樹下一座架子上放置了數套甲冑和大宋的朴刀、提刀等刀刃。

“清原殿腰間的這柄刀看起來不錯,不如拿來試試我們的刀甲?”

陸朝瞄向了清原武腰間的刀。

清原武連忙擺手道:“算了算了,不用比了,宋國的刀甲確實厲害。”

看到那刀甲,清原武就知道其實不用試了。

因為日本平安時代的刀具學習於唐朝的直刀,刀身有窄、細、短等特點,有點像後世日本的那種武士刀。

而漢代到唐代鋼鐵產量不是特別大,這種直刀就廣受歡迎。

可唐代之後,到宋代這段時間是灌鋼法興盛的時期,鋼鐵產量暴增,於是就有了宋八刀的說法。

這些刀普遍的特點是刀背較厚,對砍的時候勢大力沉,比如宋軍配備的提刀,也稱為手刀,就有點像後世的那種大砍刀。

拿大砍刀跟人家小直刀對砍,那不是欺負人嗎?

“拼刀不用拼,不如試試甲冑?”

陸朝又熱情地說道。

清原武見到那甲冑,於是點點頭道:“好,那就試試。”

說著拔刀,走到那木架前,狠狠地用刀劈在那甲冑上。

就聽到一聲“砰”的脆響,他那又窄又細的刀直接裂開一條口子。

甲冑卻完好無損。

清原武心疼地看了眼自己的刀,嘆息道:“宋國的甲冑防禦力果然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