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310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

 常浩南點了點頭: 

 “對,這兩種翻譯是同一個意思。” 

 “這個算是最近兩年討論度很高的設計,美國那邊也的研究也才剛剛開始,之前還特地改了一架f16去驗證這個東西。” 

 雖然這功夫國內還沒有啟動相關項目,但楊韋這樣的人自然不可能對此兩眼一抹黑: 

 “據說他們現在正在搞的另一款四代機jsf就計劃要應用這方面的技術,你……有把握能走在美國人前面?而且殲教7的改進型,機頭進氣的話,你準備怎麼把凸包,呃,就是dsi進氣道安上去?” 

 “當然不是機頭進氣,之前和648所的同志們交流的時候,已經把總體方案改成肋下部分的雙進氣道設計了。” 

 看到對方已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常浩南搖搖頭,繼續解釋道: 

 “dsi進氣道利用乘波原理和錐形流本身的特點,依靠壓縮曲面表面的壓力梯度把機身附面層吹出去,這樣就不需要附面層隔道、洩放系統、旁路系統幾個部分,相比於普通進氣道重量更輕,雷達反射面積也更小,只要設計得當,性能必然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唯一的問題是這種進氣道因為是完全固定的,所以優化區間相對狹窄,但考慮到航空兵部隊也不需要十號工程承擔什麼高空高速截擊任務,所以只要選擇0.7-1.5馬赫的跨音速速度段做優化就行……” 

 這也是殲8c順利定型服役所帶來的另一個好處。 

 殲10沒有必要包打一切,只要負責一架正常三代機最擅長的部分即可。 

 “不過這種東西,光是在紙面上分析還是不太有說服力,十號工程畢竟是這個新的高級教練機項目,我準備把它作為咱們華夏的f16icon,在滿足航空兵訓練需要的同時,也算是給十號工程的後續改進設計做一個技術驗證。” 

 在歷史上,對於dsi進氣道的驗證本來是在梟龍上面完成的,但目前來看,巴空軍對於殲7f似乎非常滿意,很可能對於後續梟龍項目的推進產生一些影響。 

 而且就算一切順利,兩國也要在1998年才完成對於技戰術指標的扯皮並把項目最終轉入開發階段。 

 無論如何,常浩南都沒辦法乾等一年時間,所以只好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拉個項目搞驗證了。 

 聽到這裡,坐在對面的楊韋總算是恍然大悟—— 

 哦,怪不得伱小子剛才說就是要大改,合著連第二版設計的進氣道形式都已經幫我們選好了…… 

 全都讓你算到了是吧? 

 到底我是甲方你是甲方啊? 

 不過,雖然有越俎代庖的嫌疑,但原本只是請過來協助進行首飛前結構和氣動分析的乙方竟然還連帶著送了這樣兩個大禮包,而且還都是殲10作為一款中型單發戰鬥機最急需的部分——可靠性升級、發動機包線擴展和減重。 

 實在讓人難以拒絕。 

 一番天人交戰之後,他決定暫時忘掉身為甲方的尊嚴。 

 “好吧,需要我們611所做什麼?我是指,關於你剛剛說的這一切,主動穩定性控制,還有dsi進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