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71章 路線之爭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座大型實驗室內,新晉教授馬修斯·布萊德正在和幾名得力助手正圍在一臺單級渦輪試驗機旁邊,準備啟動全新一輪的實驗。

 這臺全新的設備是他們從牛津大學同行手裡直接買來的mt1型測試平臺,可以完整地對整個燃燒室-渦輪結構進行試驗,而不是僅僅研究單個葉片的情況。

 實際上,這種國際協作正是西方國家在產業領域的最大優勢。

 美國作為整個集團的領袖,根本無需自己擁有每一個領域的關鍵技術,只要能夠完成國際分工和資源整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獲得最為優質的資源。

 當然,這樣做的代價是技術研發和工程實踐會逐漸脫節。

 畢竟,技術資料可以保存,但工程經驗不能。

 有經驗的工程師退休之後,如果沒能提前留下新一代的接班人,那麼這方面的能力就會飛速消失。

 當然,在眼下的90年代,剛剛打贏了冷戰的美國人並不會認為這是個多麼大的問題。

 “瑞吉娜,準備時間差不多了,去把實驗參數設定一下,布洛克,把測試用的樣品拿過來,準備開始測試。”

 布萊德對站在設備另一邊的兩名研究生大聲喊道。

 瑞吉娜伸出手臂,向他比了個ok的手勢。

 布洛克則從一個包裝箱裡面取出了幾個尺寸頗大的渦輪盤,在另外兩個人的幫助下,把其中編號為1的那個裝在了測試位置上。

 這臺設備跟常浩南從410所訂製的那臺不同,是使用更容易控制、也更安全的電加熱方式,而不是霧化航油燃燒來生成熱氣流,所以在測試進行過程中也無需清空場地內的所有人員。

 只要維持在安全距離以外就可以了。

 幾分鐘後,控制檯上的三盞綠燈亮起,表示剛剛設定的整個實驗流程已經可以開始。

 儘管裝置本身還需要一定時間升溫,不過這些都可以在設定好之後全自動完成。

 並且數據也是在線實時讀取和記錄的。

 麻省理工的實驗室,在這些硬件方面,也絕對是一等一的水平,相比於華夏那邊來說簡直就像兩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