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614章 華夏戰鬥機的心臟

 良久之後,宋聞聰總算開口打破了已經持續了太長時間的沉默。 

 人最怕的事情,莫過於曾經獲得過希望,但後來又破滅了。 

 換句話說,相比於已經把潛力榨乾的那些三代半發動機,眼前的渦扇10雖然紙面性能基本處在伯仲之間,但卻根本還沒開始發力…… 

 這樣一輪問答下來,整個會議室總算是重新回到了之前的工作狀態。 

 就這,最終造出來的殲轟7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算是華夏國產飛機中空戰性能最好的型號。 

 但是在看到ppt上面渦扇10的數據,甚至都已經有人在暢想能否以此為動力發展一種第四代戰鬥機之後,要是再用回老型號,那可就太難受了。 

 “另外,我還可以透露一點。” 

 大概兩分鐘時間過去,整個會場裡仍然沒有人開口。 

 包括太行發動機在最初規劃的時候,也是一臺性能基本類似,可以實現原位取代的型號。 

 “實際上,目前唯一的問題反而是,國內的煉化企業沒辦法馬上拿出符合這臺發動機要求的、足夠高標準的航空燃油……當然,這個問題我也已經和後勤部門反饋了,他們承諾會在兩年內解決問題。” 

 今天這是怎麼回事呢? 

 怎麼跟之前說好的不一樣了? 

 而這樣的自信,也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到現場的其他人。 

 而它的配套動力,並且如今也已經裝在另外幾個型號上面的渦噴14,也證明了華夏擁有設計製造一款高性能航發的能力。 

 雖然也跟技術有關,但畢竟不是自己的項目,所以聊起來會輕鬆很多。 

 然而,渦噴14畢竟只能算是個第二代中推,並不符合十號工程的基本要求。 

 不過,他還是選擇了稍微不那麼相關的話題作為引子。 

 “如果一定要說的話,在某些特定的高度,還有乾淨掛載下,有可能不開加力達到1馬赫左右的飛行速度……這點不要說雙發的殲11,哪怕殲10也有可能實現。” 

 裝機之後的可用推力甚至更低。 

 意味著這個型號雖然強化了高速工況,但仍然維持了相當均衡的性能。 

 只不過這一次,已經沒有誰會質疑這個改進思路的可行性。 

 所有人都已經能預見到,一架比原來更加先進、更加全面的戰鬥機,將會在他們手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