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開局迎娶姐姐閨蜜 作品

第六百九十六章:置業中英街的想法!

  想到這裡,李毅突然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思考,去哪裡找一個合適的窗口,以聯繫港島和內地。

  不僅僅人員可以隨意往來,最好貨物也能自由出入,這樣的話,他從國外搞回來的先進的機器設備才更容易送回國內。

  剛才大姐的話讓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地方——鵬城,準確的說是鵬城的中英街。

  中英街是一條長250米,寬三四米的小街,以碑為界,一邊受鵬城管轄,另一邊受港島管轄。

  這條街很早就有了,但隨著五十年代我們這邊加強對邊境地區的管控,再加上“中英街”非正式口岸,因而開始限制人流往來。

  加之建國初期中英關係仍比較緊張,我們開始執行政治邊防和軍事邊防政策,港英政府則在“新界沙頭角”實行“宵禁”,中英街於是乎就變成了邊防禁區。

  但就在這一兩年,中英街以毗鄰港島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免稅店物美價廉的優勢,吸引了不少內地人來淘金,被內地人譽為“購物天堂”。

  只是中英街不是人人都能去,內地人到鵬城要辦邊防證,從鵬城到沙頭角中英街,還要辦特別通行證。這兩種證件還不像後世的港島通行證這麼容易就能辦到。

  由於當時簽註有數量限制,一般是單位機關人員等較易獲取簽註,所以能到中英街買到進口商品是件“大事”,就像出了國一樣。

  由於邊防證特別難辦,所以沒有邊防證的人想要從中英街買到港島和國外的進口商品,就要委託有邊防證的購買,於是就有了最早的“港島代購”。

  之所以說大姐的話提醒了他,主要是因為中英街最有名的商品就是黃金製品。

  尤其是80年代末,中英街幾乎變為黃金一條街。“黃金熱”高潮時,鵬城一側曾有47間金鋪,港方一側金鋪達32家。

  幾家如今在內地遍地開花的港島連鎖品牌金鋪,如周x福、周x生等,當年在中英街都有開店。

  趁著現在中英街那邊的邊貿剛剛搞起來,自己完全可以到那邊佔個位置,這對於今後的事業頗有幫助。

  不過這事兒到底怎麼做,他還得和老李、老黃以及自家岳父商量一下。

  而就在李毅沉思之際,客廳的電話突然響了!

  一旁的張子強當即接了起來,剛說了兩句,他便帶著李毅說道:“是老黃,他要和您通電話!”

  “好!”

  說著,李毅大步上前,接過了話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