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八百七十九章 也許有吧


                 雖然已經下定決心處理,但是大英帝國必然不能因為其他國家的抗議而處理一個大臣,所以真正處理也拖了一下時間。

  自九月十五日起,外交大臣貝爾福就實際停止了工作,一切工作暫時由外交部常任秘書阿諾德處理,喬治的要求是,恢復到誤會產生之前英國和各國的關係。

  就是各國,這件事產生的影響不小,除了影響和英國有“直接誤會”的華夏帝國,還有一眾站在協約國一方的小國。小說

  畢竟貝爾福宣言是對華夏帝國參戰條約的一種背叛,雖然宣言涉及的“民族之家”聽起來只是一個民間組織並無大礙,但是就華夏人的反應來看,中間肯定有貓膩。

  那些小國自然就會疑惑,華夏帝國雖然曾經落後(法統一部分來自於青帝國),但是好歹是一個大國,還承擔著向多個國家輸血的任務,重要程度比那些小國高的多了。

  英國對比已經更強更重要的國家都能出爾反爾,對自己呢?

  要知道,英國是有前科的!歐洲大陸攪屎棍的歷史可是由來已久,且其最輝煌的年代就是剛剛過去的維多利亞時代!

  一直到九月底,貝爾福才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履行大臣職務,辭去大臣職務。

  十月初,首相喬治·勞合任命保守黨議員斯坦利·鮑德溫伯爵為外交大臣。

  而喬治的財政大臣也是保守黨的安德魯·博納·勞,至此,喬治·勞合政府中,自由黨勢力完全被保守黨和其他少數黨派壓制。

  (搞錯了,貝爾福也是保守黨,他的自由黨身份只能算本書設定了。)

  斯坦利上臺第一件事,就是給林安民發了一封冗長的電報,一直強調雙方共同作戰的友誼,以及“微不足道”的矛盾,同時一直訴說著英國的困難。

  英國的困難是什麼?是法國人。

  事情被揭露出去後,特別是法國人拿到了談話證據後,法國上下一直在上躥下跳指責和嘲諷英國人。

  雖然雙方目前是戰友,但是數百年的愛恨糾葛,雙方都樂意看到對方倒黴,並且會在對方倒黴的時候撒歡兒。

  就因為法國人把英國人架住了,所以英國人的反應變得十分“遲緩”。

  英國人能容忍政府向華夏帝國解釋“誤會”,但是無法容忍政府對法國人妥協。

  林安民也“充分發揚精神”,“切實體會到了英國人的難處”,“充分考慮了雙方的傳統友誼”之後,回了一封電報。

  說白了就是拖著,英國人想拖著,一邊等民意平息,一邊看能不能把這件事糊弄過去,畢竟說到底是英國做錯了,總是要付出一些代價才行。

  林安民也想拖著,其他的不說,一個月來,華夏已經和德國人交易了三次,總金額達到十五噸黃金。

  十五噸黃金,換算下來也就一千萬華元,九百九十多萬美元,也就是兩艘五千噸級巡洋艦的造價,說多不多。

  不過這可是黃金!金燦燦的實體黃金,而不是花花綠綠的紙幣,以黃金為保證金,金融穩定的情況下,發行紙幣能發十到二十倍價值的紙幣。

  而且這樣的交易正在逐漸擴大,雙方的信任正在逐步穩固,價格昂貴的稀有金屬和藥品交易正在逐漸鋪開。

  拖的越久,華夏能拿到的就越多,等打完仗,英國人想打開德國的國庫補貼一下自己,只能望著空空如也的庫房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