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九百八十七章 初戰告捷(下)

  裝備兩支霰彈槍,四支步槍,一個火箭筒。

  火箭筒是加強來的,不是原始編制,所以沒有配專門的彈藥手。

  另外這七人還裝備了四把左輪手槍,三把半自動手槍,以及每人六枚手榴彈。

  每個小組帶了一把工兵鏟,其實應該都帶的,但是衝鋒中,工兵鏟太累贅,所以就一個組一把。

  “步兵跟在坦克後面行動,運用坦克作為步兵的移動掩體,炮塔作為步兵伴隨火力。”

  “一個能有效提升士兵的生存能力,一個能及時消滅敵人火力點降低進攻難度。”

  “天才,天才般的想法!”

  “這才是坦克的正確使用方式!”

  霞飛看著距離德軍防線越來越近,傷亡卻十分低的華夏帝國軍隊,激動的差點跳了起來。

  如何提升士兵的進攻能力?降低士兵的傷亡?這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法軍。

  曾經的法軍可以絲毫不在意傷亡,但是現在不一樣,法國已經死去了太多青年男性,兵源緊張了。

  坦克的出現,法軍一直將其作為步兵突破鐵絲網的力量使用,分散下發了下去。

  不過,由於許多問題,法軍尚為發展出步坦協同戰術,而是坦克和步兵各打各的。

  或者坦克向前衝出一條路來,讓後續的步兵能越過鐵絲網。

  究其原因,法軍的坦克大多為輕型坦克,作戰十分靈活,速度很快,對上德軍的坦克有不少優勢。

  但是,這種坦克就不是被開發來伴隨步兵行動的,這是一種大型武器出現初期的通病——專用性強。

  坦克、飛機、戰艦、潛艇,都是如此。

  而華夏帝國的坦克,一開始就考慮了這些問題,從設計層面,雙方的理念就不同,發揮出來的情況也就不同。

  “黃將軍,請問這種步兵戰術是誰提出來的?能將這個戰術共享給法軍嗎?”

  “法軍急需一種可以降低傷亡的進攻戰術,我想我已經找到它了。”

  霞飛定了定神,對黃正方說道。

  “提出者?是我國皇帝陛下,名字叫步坦協同戰術。”

  “作為盟友,我們當然不吝惜將這種戰術共享給法軍,不過,這不是我一個小小的遠征軍參謀能決定的。”

  “我會把這個請求彙報給國內,如果您真的想要,最好通過外交渠道和我國聯繫。”

  黃正方愣了愣,搖了搖頭。

  “我會的。”霞飛點點頭,繼續拿起望遠鏡觀看戰場。

  這次他沒有在胡亂觀看以獲得更多信息,而是一直盯著幾個相鄰近的車組。

  很快,他觀察的車組就遇到了麻煩。

  德軍也是有反坦克武器的,特別是針對法軍眾多的輕型坦克和突擊坦克,研發了反坦克槍。

  在前年初,毛瑟公司推出了m1918型反坦克槍,經過改進後,在去年初時,德軍已經大量裝備了這一款武器。

  m1918型反坦克槍口徑13.2毫米,單發栓動步槍,採用13.2*57毫米彈藥,初速805米每秒,空重16公斤。

  在100米距離上,正面撞擊垂直裝甲,能擊穿20毫米厚的鋼板,不過由於自身質量較低和子彈形狀設計問題,如果角度不對,可能會跳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