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九百八十九章 德國的準備

  也就是換個國家旅遊,王國政府依舊會繼續給他提供一定金錢,供他揮霍。

  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的接連投降彷彿讓人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協約國一方。

  沒加入的,也在討論是否加入協約國。

  在美國,與戰爭相關的產業例如船舶、鋼鐵、炸藥等企業的股票突然下跌。

  在過去十年來,這些產業的股票一直處於增值狀態。

  足以見得人們對戰場態勢的看法,所有人包括德裔美國人,都認為同盟國即將戰敗。

  “夥計們,我們必須採取一些行動,讓美國人意識到,加入這場戰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富蘭克林在一次小會上如是說道。

  這次小會參與者不多,但是身份都不平凡,首先就是伍德羅威爾遜。

  “那些猶太人太難纏了,除非我們能動用行政手段打擊他們……”蘭辛在一旁抱怨到。

  “不能那樣做,國會不會同意的,這樣只會讓我們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權力體系崩潰掉。”威爾遜立即出言制止。

  “不僅僅是猶太人,沒有人願意真正的和他們對抗,民眾喜歡看這些報紙,這讓他們的銷量劇增,沒有商人會不賺錢。”

  “除非熱點消失,失去了熱點,報紙回到傳統的道路上,這樣才有可能以交稅為交換讓他們不去報道某些事情。”

  “但是,熱點是戰爭。”

  富蘭克林非常憋屈的說道。

  起初,這還只是猶太人的事,後來這變成了熱點新聞,每天都會有人進行“辯論”。

  如果放在現場,我們一般將其稱之為公開謾罵和人身攻擊。

  這種類似狗咬狗的全社會辯論緊緊的抓住了美國人的眼球,伴隨著外貿提升生產擴大收入增加,美國人不介為此花錢意買一份報紙。

  接下來,這場遊戲就變成了資本的角逐,猶太人和地方媒體合作,今天你罵我,明天我罵你,大家一起撈錢。

  富蘭克林並不在意他們撈錢,而是他們撈錢讓更多的美國人接觸到了戰爭的不同角度,進而開始了思考。

  此時,想推動美國參戰,難度增加了十倍百倍。

  “除非禁止,不然我們的事業無法更進一步,我們必須趁這個機會,擴大我們的影響力,發出我們的聲音。”

  富蘭克林口中的我們,指的是美國,或者說是美西戰爭後,帝國主義化的美國。

  美國迫切的需要尋找新的市場,這需要相當的國際聲望才可以,參與這場戰爭是最合適不過的選擇。

  “富蘭克林,除非你能讓資本自己閉嘴,我們可承擔不起破壞憲法·自由精神的罪名,國會會彈劾總統的。”蘭辛哪裡不知道這個道理。

  而且他更想推動這些,那樣的話,他也有一份功勞,也有機會競爭下一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