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 作品

第145章 跟倭國的新仇舊恨 1

    可是趙桓不是君子,趙桓是皇帝。

    而且趙桓跟倭國之間是有新仇舊恨的——

    自打李二開始,一直到唐昭宗乾寧元年,二百六十四年的時間裡,倭國一共派出了十九批的遣唐使!

    每批的“遣唐使”少則一百多人,多則五百多人,其中既有大使、副使、判官、錄事等外交官員,還有文書、醫生、翻譯、畫師、樂師、水手等隨員以及一定數量的留學生和學問僧,他們至少在中國逗留一年,留學生和學問僧在中國的時間更長,有的長達幾十年,唐朝的政治制度、科學技術和文化典籍被這些遣唐使學去,帶回倭國後把它們運用到本國實踐。

    然而倭國註定就是養不熟的狗!

    大唐任由倭國學習,換來的是倭國想要插手大唐與百濟之間的戰爭,是唐宗宗龍朔三年時的白江口之戰!

    然後就出現了趙桓死活想不明白的一幕:

    白江口之戰,四萬兩千多倭奴,一千餘艘戰船,被僅有戰船一百三十餘艘的一萬三千唐軍教做人,舉國陷入恐懼,幾乎動搖國本。

    然而也正是這場大敗,居然激起了倭國選派“遣唐使”的熱情,在全部一共19批“遣唐使”中,白江口之戰後就佔了14批!

    更謎的是,一個是真有臉再派遣使唐,而被咬了一口的大唐居然還特麼真就敢繼續接收遣唐使然後不遺餘力的教導!

    這是什麼樣兒的精神?

    這特麼就是拿著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貴知識去餵狗!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倭國沒有從大唐學去這些寶貴的技術知識,當時還是奴隸社會的倭國想要進化到封建社會並且學會築城造船,需要的時間絕不可能只有短短兩百來年的時間!也更不可能靠著學去的築城手段硬拖元軍拖到“神風”降臨!

    當然,李二那家子為何謎之寵溺倭國是他們老李家的事兒,可是趙桓跟倭國還有新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