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 作品

第343章 趙桓的蛻變(第四更!求票!)

    方子安嗯了一聲,說道:“明天……不,待會兒我就進宮去求見官家。今年眼看著是來不急了,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爭取在靖康六年的時候直接多開幾次恩科。”

    兵部尚書李文德道:“我們這邊沒有問題,只要你戶部準備好人,我們兵部這邊就能安排人手護送。但是……有人願意往瀛州那邊遷移嗎?”

    ……

    當然沒有人願意往瀛州那邊遷移。

    如果是前些年動不動就吃不上飯的時候,有個往瀛州遷移就給錢給土地給種子、農具的好機會,大宋的百姓或許會為了這個機會而搶破頭,人腦子打成狗腦子都不稀奇。

    但是隨著趙桓登基之後先是永不加賦,接著又是什麼階梯稅率,緊跟著大量的地主清退了田地,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宋的百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地可以種。就算實在沒有的,也早就跑去了甘肅布政使司和交趾布政使司。

    現在再想讓大宋百姓遷移到瀛州去,基本上就意味著這些人要放棄大宋這邊的一切,比如鄰里關係,比如家裡的土地和院子,又比如宗族間的關係,一切的一切都得等到了瀛州之後再重新開始。

    簡單來說,就是大宋的百姓也被趙桓給慣壞了。

    這也是為什麼趙桓要直接決定從汴京、湖廣、浙江、福建、江西這五個地方遷移百姓過去。

    當一個人在規則之中無法獲取到好處的時候,會無比的痛恨規則,就像是剛穿越過來的趙桓一樣。

    但是當一個人不光在規則能獲取到好處,還掌握了玩弄規則的話語權之後,那麼這個人就會自動自覺的去維護規則,就像是現在的趙桓一樣。

    如果是剛穿越過來,趙桓肯定會選擇任由百姓自己決定,然後再許出諸多的好處來利誘百姓遷移,因為那時候的趙桓根基還不穩,必須得爭取民心為己用。

    現在……趙桓雖然依舊會給出諸多的好處,但是百姓願不願意往瀛州遷移,卻已經由不得百姓自己選擇了。

    ps:第四更了!求票!求票!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