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 作品

第362章 趙桓:朕,心地善良

    只能老老實實的聽話。不聽話的可以參考一下郵電的下場。

    不同的標準,重複的建設,大筆的研發資金砸下去,無人區裡都特麼得建個信號基站,這麼幹虧不虧錢?

    虧錢。但是虧也得挺著。

    放在大宋自然也是一樣。

    趙桓想要讓百姓都吃上便宜放心的鹽,趙桓想要讓百姓都能寄得起書信,趙桓想要讓百姓都能買得起報紙,趙桓想要讓百姓都讀得起書,趙桓想要讓百姓都燒得起炭……

    而且趙桓比工信部那個惡婆婆還要可怕可惡可恨萬倍。

    工信部那個惡婆婆再怎麼樣也就是折騰,除了拆分拆分再拆分之外,頂了天也就是把官帽子給擼掉。

    但是趙桓可以殺人,而且是一殺一大串,直接能把九族都宰個乾淨的那種殺。

    所以,大宋版的鹽業集團、郵政、交通之類的哪怕明知道是個虧,哪怕是心裡再怎麼不願意,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老老實實的按照趙桓的吩咐辦事兒。

    當然,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像鹽、郵政、交通、造紙這些產業,無論怎麼降低成本,最終的成本價格都會高於趙桓的心理預期,也就是高於面向百姓的售價。

    這也就意味著,這些集團本身就跟惠民藥局一樣,必須要依靠戶部撥款才能正常運轉。

    那麼問題來了——無論是賺錢也好,還是虧錢也罷,這些集團如果沒有第三方的機構對他們的賬目進行審計,那這些混賬東西們就必然會出現懶政、貪腐等現象。

    而趙桓畢竟是個心地善良的皇帝,他也不願意每天都把官場殺得人頭滾滾的。

    無奈之下,趙桓也只能提前弄出個審計署來,讓以前這些貪腐好手們去治理貪腐,儘量避免一抓一窩一殺一批的大案。

    所以說,當皇帝真難,什麼亂七八糟的破事兒都得想著,什麼見光見不得光的手段都得用。

    然後趙桓的心裡就有點兒不舒服——

    為了百姓,朕得損失多少錢?

    得從別的地方找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