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未知寒 作品

第二卷 意氣長 第一百八十章 雪夜裡的幾個讀書人相見

    宋沛問道:“怎麼說?”

    蘇夜直白道:“當道理講透了對面都偏偏不聽不改的時候,我就想出手打他,只是讀了太多書,總歸要在心底默唸自己是讀書人自己是讀書人,這樣使不得,你說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宋沛瞭然的點點頭,很快便笑道:“那先生還得多虧自己是讀書人才是。”

    這次輪到蘇夜問一個為什麼了。

    宋沛拍了拍腦袋,笑著開口,“先生你想啊,你是讀書人,打架肯定不厲害的,要是說急眼了真要動手打人,肯定是打不過對面的,到時候說不定先生還能捱上一頓老拳,然後先生再想想豈不是覺得要是當初多讀些書,現在也不會和人動手,更不會捱上這麼一頓老拳,這麼一來,就真會覺得多讀書才好了。”

    蘇夜有些哭笑不得,對於自己這個學生宋沛的某些突如其來的想法,真是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只不過也就是太多讀書人有這種想法,現如今的山上修士,才有儒教一脈,梁溪那邊的規矩,向來是以拳頭大小來決定道理大小,可延陵這邊啊,那座學宮裡之前一直都在推崇道理為先,其餘在次,為何踏上修行大道,依著那些輩分高的嚇人的儒教修士來說,是因為要活得久才能想更多問題,才能把那些前輩讀書人沒有想透的道理都一點點掰開,看看到底是什麼樣子。

    還有一種說法便是要讓道理流傳下去,要是沒有護著那些道理的能力,總有一天便會流失殆盡,聖人學說如何能夠失傳?

    不過這些說法,以往蘇夜覺得還有些道理,只不過現如今學宮裡都漸漸變了味道,再讓他如何深信不疑?

    君子也好,讀書人也好,對待學問道理,必須慎思慎行,即便是一肚子不合時宜的道理,在蘇夜看來,便未必是錯的、不可行的。

    他為什麼被說成是天底下學問最大的讀書人,又為何能坐上學宮掌教的位置?

    自然有其道理。

    宋沛見自家先生不說話之後,有些奇怪,然後很快便機靈的轉移話題問道:“先生,咱們這一趟走出大周之後要去什麼地方?是去延陵嗎?”

    蘇夜搖搖頭,“那個地方有什麼好看的,既然出來了,自然便去看看沒看過的光景。”

    宋沛小聲提醒道:“可是先生,延陵我也沒看過啊。”

    蘇夜看著他,語重心長的說道:“我們要見的風景,自然是我們沒看過,大部分人也都沒看過的。要是從自己待膩了的地方去一個別人待膩了的地方,有什麼意思?”

    宋沛撓了撓腦袋,小聲道:“先生說的有道理。”

    蘇夜搖搖頭,“也沒那麼有道理,只是先生我向走遠一些而已,其實跟去哪看什麼地方,差別不大的。”

    宋沛哦了一聲之後彷彿想通了什麼,也不說話,就開始填坑。

    蘇夜樂得看著自己這個學生去做他要做的事情。

    宋沛力氣不大,人又小,為了填滿這個坑,足足花了半天功夫。

    最後他一屁股坐在一顆大樹下,呼著氣。

    蘇夜背起書箱,輕聲笑道:“宋沛,前面有幾間茅屋,咱們去生些火,烤幾個紅薯吃如何?”

    宋沛抬頭,除了林子之外,其餘的什麼也沒看到,但還是很麻利的站起身,反正他都已經習慣了。

    先生說前面有河,那麼不管他看不看得到,走出幾步就能看到河,先生說前面有屋子,那走出幾步,自然也是能在前面看見屋子。

    強打精神的宋沛跟著自家先生往前走過半刻鐘,果然是看見幾間茅屋。

    還有些枯枝和才熄滅了的火堆。

    宋沛接過先生背後的書箱,往茅屋跑去,他一直有些奇怪為什麼先生至始至終都只有腰間那麼一本書帶在身上反而偏偏要他背個書箱,直到後來走過不少路之後他才知道,原來先生這書箱不是用來裝書的,而是用來裝吃的。

    比如現在,他背後就有些紅薯。

    蘇夜沒跟著宋沛往那邊跑,只是站在了一顆大樹下,看著遠處,神情平靜。

    這位延陵學宮的掌教大人忽然笑道:“真是胸中有一氣,便能讓世間妖邪無從避的劍士?之前那位劍山老祖宗出劍,便是為了你?”

    蘇夜的自自語,倒是沒有回答他,不過這位學宮掌教倒是有些喋喋不休,“劍士一脈走到今天,可算是已經是殊為不易,沒有朝青秋始終在妖土和山河兩邊跑,沒有那些劍士一有小成便栽進妖土中,雲端上的那些聖人啊,如何能夠耐著性子?只不過仔細想想,要是這天底下再看不見那些腰間懸劍的灑脫人物,恐怕真還有些讓人覺得不習慣。”

    蘇夜一個人在這邊說話,那邊專心烤著紅薯的宋沛大聲喊道:“先生,吃紅薯啦,大的留給你呀!”

    蘇夜轉過頭,才緩緩往茅屋那邊走去。

    來到了茅屋那邊,已經在剝紅薯皮的宋沛沒注意這件事,只是低頭看著紅薯,蘇夜蹲下來,笑眯眯的說道:“宋沛,咱們去找找那個出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