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未知寒 作品

第二卷 意氣長 第兩百一十八章 意氣長

    太傅輕聲解釋道:“我那些學生中啊,不見得有人能繼承我的衣缽,說不定這小姑娘有可能的,要是之後能成為延陵的三公之一,豈不是更有意思?”

    王偃青啞口無,不再相問,不過他是不會相信太傅的這個說法的,本來這個說法就實在是狗屁不通嘛。

    太傅忽然笑道:“太宰死了,之後要在這茫茫讀書人之中再挑選出一位來,你說說,陛下會讓學宮出主意,還是自己來,全然不理會學宮的看法?”

    王偃青笑道:“這些事情我不去想,山上山下啊,遲早有一天真要遇上了,難不成真是道理說上幾句就說得通了?還不是得打一架,讀書人讀的書,即便是普通武夫,說不聽的時候也沒辦法,這個世道啊,真是他孃的……一點都不可愛。”

    太傅哈哈大笑,這是他認識了眼前的這個男人這麼些年了,第一次聽著他罵娘。

    不過一點都不覺得粗俗,反倒是覺著是痛快得很!

    他們這兩個讀書人,還真是有一些不太像是讀書人啊。

    ——

    在驚蟄當天,李扶搖在葉笙歌小院門口見到了一個腰間懸劍的中年男人,那男人一身灰衣,一邊懸劍,一邊腰間別著一卷泛黃舊書。

    李扶搖見過那柄劍,就在那個夜晚。

    劍名苦晝短,人自然是李昌谷。

    不過是出竅神遊的李昌谷而已。

    李扶搖拱手行禮,後者一笑置之,兩人還是坐在那門檻上。

    李昌谷開口說道:“那夜出劍救下道種,你可看清楚了那一劍?”

    李扶搖想了想那晚上的情景,片刻之後點了點頭,“前輩那一劍可是從摘星樓而出,越過大半個洛陽城,尚能一劍斬殺一位朝暮境修士?”

    李昌谷毫不客氣的開口說道:“豈止如此,若不是被困在摘星樓裡,我這一劍只有三分威勢,別說是他,即便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春秋境修士都要退避三舍。”

    李扶搖有些心神恍惚。

    他只是知道老祖宗許寂的劍道修為已經到了登樓境,距離滄海也差得並不是太遠,而對於李昌谷,他只是想著這位昌谷先生應該是一位朝暮境的劍士,境界和自己師父陳嵊相仿,從來沒想過他的劍道修為有如此高。

    似乎是知道李扶搖在想什麼,李昌谷平靜開口,“即便是被困在摘星樓裡,我若是想往上走,也沒有什麼東西攔得住我。”

    李扶搖真心實意的稱讚道:“前輩天資,實在是罕見。”

    李昌谷擺擺手,示意不必如此。

    他正色道:“那女娃是你妹妹,我之前看過了,雖說不是那種可以媲美道種的劍胚,但得一名劍親近,以後成就不會小,我雖然沒有上過劍山,練劍時也沒有遇過什麼名師,但既然身為劍士,也須為劍士著想,何況那女娃天資比起你也要好上太多,這麼個徒弟,我自然是要收的。只不過你看好了,她要是踏上了這條路,前路再怎麼難走,都沒有再退縮的可能了。”

    李扶搖灑然一笑,“此事我想了很久了,這段時間也不輕不重的試探過,她若是要放棄,早就放棄了,既然前輩答應收下她當徒弟,扶搖在這裡替她謝謝前輩了。”

    李昌谷拍了拍腰間的苦晝短,平靜笑道:“明日你即可讓她去摘星樓找我,從樓下上樓,走不了多久,我敢斷,不出五十年,她恐怕便要成一位春秋境劍士。”

    李扶搖苦笑不已。

    李昌谷轉頭看了兩眼李扶搖,“劍道一途,天資不是必要的,一切皆有可能。”

    雖未說明,但任誰都是聽得出來,這是他在安慰李扶搖。

    李扶搖笑了笑,不以為意。

    既然是已經解決了李小雪的這件事,李扶搖便能夠安心離去,一心北上,去見自己要見的那個姑娘了。

    李昌谷最後和李扶搖說了些關於在劍道上的感悟,讓李扶搖如醍醐灌頂,最後李昌谷起身離開之時,李扶搖畢恭畢敬的對著他行禮作別。

    李昌谷還是沒有忍住,輕聲問道:“劍山如何了?”

    李扶搖沉默片刻,搖了搖頭,“不太好。”

    李昌谷嘆了口氣,“山河之中的劍士,說到底,都還得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來撐起來,只憑朝劍仙一人,要想恢復六千年的壯闊光景,不容易。”

    李扶搖苦笑道:“前輩沒說絕無可能,便已經算是幸事。”

    李昌谷爽朗大笑,不再多說,轉身之後便不見蹤影。

    李扶搖坐回門檻,仰頭而觀。

    最後還是沒能看出個什麼來。

    最後乾脆就什麼都沒做,這次兩人相遇,在李扶搖看來,不算是完美,甚至是有些突兀,但實際上理應如此,那位前輩出劍,至始至終都不是為了李扶搖,即便是順帶著和他有了些瓜葛,其實都不大,最多是同為劍士,順手照拂而已,若是僅僅如此便要對李扶搖傾囊相授,把他畢生所學都全部傳給李扶搖,也不現實。

    他李扶搖又不是寶貝疙瘩,憑什麼天底下什麼好東西都要砸在他的腦袋上?

    老祖宗許寂或許會對他愛護有加,但其他人,就真的不一定了。

    最後李扶搖走進那棟宅子,拿起掃帚掃了一次院子。

    婦人不在,李文景則是在遠處看著,只是看著,沒說什麼話。

    第二日一大早,李扶搖便讓李小雪去那邊摘星樓,小姑娘配著木劍,有些緊張,李扶搖想了想,第一次去牽起小姑娘的手,往摘星樓而去。

    一路上,李扶搖什麼話都沒有說,等到了摘星樓下,看著小姑娘緩緩上樓這才招了招手,等到李小雪上樓之後,李扶搖找到在這裡當值的兩位刑部供奉,拿出玉佩之後,兩人恭敬行禮,李扶搖沒有說上太多,兩位刑部供奉心領神會,有一人便自告奮勇說是以後便在暗中看著小姑娘,不讓她出事。

    李扶搖抱拳行禮,問過那位刑部供奉的名字,並未多說什麼,轉身回到葉笙歌的那座小院。

    換了一身乾淨的青衫,李扶搖搬出那方劍匣,把青絲劍重新放回劍匣中,背在身後。

    站在小院裡,李扶搖對著葉笙歌說了幾句臨別之語。

    葉笙歌只是盯著那顆桃樹,看著那些快要張開的花蕾。

    李扶搖不再逗留,出門之後,他在隔壁宅子門口站了片刻,然後緩緩而行。

    這一次北行,除去見那個姑娘之外,他還想見到自己那個師父,把謝陸師叔最後那些個話統統告訴他。

    至於到時候陳嵊會是什麼反應,李扶搖也不太關心。

    臨近城門的時候,李扶搖驀然停步。

    有個中年男人等在一旁。

    李扶搖嘴角翹起,大步往前,最後才招了招手。

    時至今日,這個再度遠行的少年,距離及冠,已經只有一月時光。

    ——

    城門一側,李文景去牽起躲在一旁的婦人的手,緩緩前行。

    婦人眼睛紅腫,淚痕尚在,“我就知道他還在怪我,所以連和我多說一句話都不肯。”

    李文景柔聲安慰道:“怎會如此?他畢竟是你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哪裡有兒子怨孃的,只是一時間想不開罷了,等到他下次回來,肯定就想開了,到時候,再叫你也不遲。”

    婦人手裡握著一塊不大的玉佩,成色一般,一面刻著平安兩字,另外一面則是刻著扶搖,她低頭看了兩眼,埋怨道:“之前讓你幫我交給他,你怎麼也不肯?”

    李文景拿過來這枚玉佩,一不發,只是把它小心翼翼的放在街道一旁的隱蔽之處,這才一邊走一邊說道:“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麼啊。”

    婦人這一次破天荒的沒有反駁。

    等到兩人漸行漸遠。

    去而復返的李扶搖站在放那塊玉佩的地方前面,伸手拿起那枚玉佩,不不語,這才轉身走出洛陽城。

    一直往北。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人間最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