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一百七十章:重啟對撞實驗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阿納託利·布格斯基,被粒子加速器中的高能粒子束撞擊後還能存活於世到晚年。

  正常來說,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中近乎高速飛行的高能粒子束穿撞一下,下個月墳頭就長滿了草了。

  而LhC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故,恐怕會被遊行抗議到關閉,至少會關停一段時間。

  哪怕這並不是的責任,大型強粒子對撞機附近也寫滿了警示標牌。

  當然,這次意外的黑洞事故,帶給的也不全都是壞消息。

  對撞機能撞出黑洞,普通民眾可能會感到驚慌失措,但對於國家來說就不同了。

  後面LhC的升級,也有一部分的原因就來源於這個。

  畢竟對於國家層面來說,黑洞這東西,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

  上午九點三十,有關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的對撞實驗準點開始。

  龐大的電流從線路中湧入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中。通過液態氮、氦進行超低溫冷凍的超導磁鐵產生環形強磁場,然後再利用電場給帶電粒子加速。

  被加速後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會受到洛倫茲力,洛倫茲力使帶電粒子做圓周運動,從而實現反覆加速去接近光速。

  這是對撞機運行的原理。

  但是微觀粒子也受相對論效應限制,其速度只能不斷接近光速,而不能達到光速。

  而且隨著速度的增加,粒子相對論質量增加,質荷比變大,使得加速越來越困難。

  除此之外,這種原理決定了只有帶電粒子可以在對撞機中進行加速,比如電子、正電子、質子和反質子等等。

  只有能被環形強磁場影響到的東西,才能用於對撞實驗。

  這其實和可控核聚變技術有些類似。

  ….可控核聚變其實也是通過超強磁場或者類似的技術,將反應堆內的超高溫等離子體的控制住,然後實現發電的。

  當然,這只是從基礎來看的,實際細節的話,兩者差距還是挺大的。

  .....

  兩束攜帶著超過萬億電子伏特的高能光速在長達二十七公里的加速管道中不斷前進、加速、在交匯處碰撞,產生勐烈而閃耀的光芒。

  這些光芒被部署在交匯處的探測器捕捉到,進而演變成一個個的數據和一副副的能譜圖像。

  隨著LhC的運行,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大量的對撞實驗數據出現。

  對於重生後可以算是主導的第一次對撞實驗,徐川還是挺感興趣的。

  他跟隨著的工組人員站在了一線實驗室中,站在身旁的還有南大、華科大、交大的三位帶隊院士。

  這裡是接收的粒子對撞機對撞數據的第一線,探測器捕捉到的任何數據都會在這裡的顯示屏上呈現。

  如果對高能領域和數學分析很熟悉的話,這些初始數據也夠你察覺到什麼了。

  而在這方面,徐川也不會謙虛。

  不說是世界第一第二什麼的,也至少在前五。

  畢竟前世他通過腳下這臺對撞機發現那麼多的東西。

  軸粒子、暗物質、暗能量、惰性中微子.....等等,在未來十多年時間,他憑藉著這些發現以及對應的理論,被譽為當代物理學界第一人。

  而即便是縱觀整個近代歷史,能排在他前面的也就牛頓、愛因斯坦和麥克斯韋這三位大老了。

  牛頓以經典力學開創了物理學的一個新時代,經典物理學時代。

  愛因斯坦以相對論作為現代物理學中的一大支柱,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

  而麥克斯韋則以經典電磁學開創了信息時代。

  至於他,則以暗物質、暗能量結合引力子理論為基礎顛覆了傳統的物理學規則,改寫了人們對物質的認知與定義。

  儘管在那之後他還來不及繼續研究些什麼,甚至都還來不及研究如何捕捉利用暗物質暗能量就被送回了老家。

  但開創的成就卻依舊耀眼於整個世界。

  ......

  一線實驗室的顯示屏上,腳下的粒子對撞機產生的數據在上面刻畫出一個個的信號點。

  徐川饒有興趣的盯著屏幕,注視著上面那充滿熟悉感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