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葉老蔫 作品

第47章 真情三壯

  葉琛喝了口熱水,這冰雪冷元子雖然好,但是卻不能多吃,吃多了對脾胃不好。

  聽老闆開口,葉琛放下手裡的碗,對老闆說道:“大嫂,咱們鎮有勾欄之地嗎?”

  “啥叫勾欄,我聽說劉財主家,有牛欄。”

  葉琛搖搖頭,太文雅了,老闆沒聽懂。

  葉琛趕忙解釋道:“大嫂,您誤會了,不是牛欄,是青樓,您明白了嗎?”

  別看大嫂年紀大了,還是個熱心腸。

  連忙擺擺手,“大兄弟,大嫂看你跟我一樣,是做小本生意的,也不容易。大嫂勸你收收心。可不敢想那種地方,別說是青樓了,便是暗門子裡的扛刀姑娘也不是咱們這種寒門小戶花費得起的。”

  “大嫂,你別誤會……”葉琛一臉尷尬,他意識到,大嫂將他當成買春的積極青年了。

  大嫂卻不管那麼多,喋喋不休道:“大兄弟,你看看你這倆娃,年紀都不大,你要是真的有閒錢,送到鎮上的西墅草堂讀兩年書,起碼出來也能混個算賬先生,再不濟也能跑個堂啥的,總比跟著咱們風裡來,雨裡去要強。”

  葉琛知道,自己不能在解釋了,越解釋這玩意越解釋不清。

  當下,便順著大嫂說道:“咱們鎮還有草堂呢?”

  大嫂自豪道:“那可不,咱們鎮的西墅草堂還出過舉人老爺呢,只不過這兩年,教書先生年紀大了,來這裡讀書的人少了許多。”

  老闆壓低了聲音說道:“大兄弟,我看你這倆娃都挺靈性,你要是真捨得下血本,就將孩子送去隔壁鎮的清風書院,那是個大草堂,沒準兒努力幾年,還能考個舉人光宗耀祖呢。”

  葉琛恍惚間覺得有些不對,這個時空似乎跟史書中的不太一樣。

  因為唐朝和周朝兩朝,科舉制度並不是非常完善,舉人這東西雖然有,但只要進京考試就可以稱舉人,他是一次性的。

  而且他還聽鄉親們提起過童生兩個字,這應該是明清才有的名字。

  所以葉琛有些迷糊,這歷史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那大嫂見葉琛陷入沉思,以為他是動了心思,一伸手從口袋裡拿出一張薄紙,遞了過來,“大兄弟,這是清風書院的邀請函,我家狗兒就在裡面讀書嘞,你要是去讀書,我家狗兒可以減免半個月的學費。”

  葉琛:“……”

  我說您老人家怎麼這麼熱情,原來有這麼樸實無華的拉新姿勢。

  葉琛隱隱約約記得,溫華那小子好像就在隔壁鎮的清風書院讀書。

  心中好奇,便接過邀請函,開口問道:“大嫂,從這裡去清風鎮要多久?”

  那大嫂一聽,頓時臉上笑出了花,“這大兄弟一看就是聰明人,聽勸,這清風鎮離著咱們鎮不遠,走路也就半個多時辰。記得若是報名,拿著我給的邀請函,可以便宜五十文錢呢。”

  葉琛謝過老闆,拿出銅錢付了飯錢,然後帶著倆兒子,直奔清風鎮。

  興許是中午水喝得多了,大壯走起路來,竟然有些搖搖晃晃的,老三手裡提著鋼棒,左右偵查,搞得葉琛覺得自己要是再弄匹白馬,都可以當王子,不對,都可以當和尚了。

  不過吃飽喝足,還是有好處的。

  雖然沒坐車,也很快便抵達了清風鎮。

  只是看了一眼,葉琛就感覺到了清風鎮和朐臨鎮的區別。

  人家鎮上的人口密度比他們那裡強太多了,而且他們這裡的河並未乾涸,上面有小船來回運輸貨物,估計碼頭的人應該不少。

  倆娃左顧右盼,感覺一雙招子都不夠用了。

  第一次見到那麼繁華的場景,眼前的一切都讓他們感覺很好奇。

  葉琛帶著兒子穿梭在街頭之上,他習慣性的先看糧食鋪子,招牌上的價格並不便宜,粟米又漲了大概十二文錢,排隊買糧食的人很多。

  至於白麵和粳米沒有擺出來賣,估計小老百姓也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