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雨璃千凌昱 作品

第64章 始作俑者

  這暗中定是有人推波助瀾,造的這場聲勢。

  特別是那個叫陶恆的舉人,在雲兮樓醉酒後寫在題詞壁上的那句詩,“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

  就是這首詩一夜之間令陶恆名聲大噪,也傳入了天子耳中。

  天子震怒,一時之間把西涼王府推到了風口浪尖,這是西涼王府大難臨頭前燒得最旺的一把火。

  只怕沒有一個君王,能容忍得了一個臣子的功績和美名能高過自己吧,更何況是手持重兵的王爺,皇上的親弟弟。https:/

  如今自己遠在西北,這朝堂上的事,她這個十歲女娃還插不上手,她也只能先攪一攪坊間這潭渾水了。

  天下的悠悠眾口難堵,堵陶恆這一人之口,怕是容易。

  柳雨璃坐在書案前,細細回想起來。

  前世陶恆風頭過去後,這首詩被丞相許姜列為反詩典例,那些替陶恆鳴不平的士子文人,也被剝了功名。

  本是當今皇上登基後每三年便開設一次的恩科也被取消了,寒了天下無數讀書人的心。

  後來,因為這首反詩陶恆被下令抄家,陶恆東躲西藏成了漏網之魚。

  緊接著,涼州便發生了一件,不,應是三件駭人聽聞的慘案。

  陶恆屠了通判曹良滿門,後又殺了知州吳興。

  命案接二連三的發生,全都是陶恆一人所為,當年自己在御書房裡翻找西涼王府卷宗時,曾無意間看到過關於陶恆的這個卷宗。

  具體是因為什麼殺得這些朝廷官員,柳雨璃倒是記不太清了,好像是民告官,官官相護之類的。

  但她印象很深的是自皇上登基以來,由朝廷下發的第一封海捕文書,就是通緝陶恆的。

  後來,這個陶恆並沒有被繩之以法,而是又留了一首詞後便銷聲匿跡於江湖之中,這首詞寫的是:“人命關天無人管,一首醉詩索命源。”

  再後來,坊間裡有人說陶恆落草為寇,成了婆娑嶺的大當家,不知是真是假。

  柳雨璃記得前世是在夏日裡看到的這個卷宗,硬是讓她打了個寒顫。

  陶恆倒是個人物,心狠手辣,只是不知背後究竟靠得是哪家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