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二十二章 殖民地開發

適宜的年雨量為1200-800。其適應性較強,耐瘠、耐旱、怕澇,但生長力強,適應範圍很廣,宜種植於疏鬆、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而肥沃的砂質壤土,排水不良、經常潮溼的地方則不宜種植。耐寒力較低,易發生生理性葉斑病。

這些都是恩斯特從墨西哥請來的農業西班牙裔專家提供的數據,劍麻原產於墨西哥高原,後來由歐洲人帶向全世界。

這位西班牙裔專家就是在墨西哥從事劍麻種植的農夫,雖然他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的祖母來自德意志地區,所以他也會德語,這也就是東非殖民地僱傭他的原因。

墨西哥高原和東非高原類似,都在赤道附近,環境有些類似,區別是東非距離赤道更近,赤道從中間穿過,墨西哥則在北迴歸線和赤道中間。

墨西哥的降水分佈不均勻,有的地方是熱帶雨林,而有的地區是熱帶沙漠,東非的條件好一些,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以南基本上是熱帶草原。

東非殖民地採用公司化管理,移民到這裡的華人名義上是黑興根財團的工人,實際操作上也是如此,土地屬於黑興根財團所有,同時財團會安排這些農業工人集體勞作。

所有移民被劃分到不同的工作小組,計劃性開發東非的土地,最後由每個小組的工作效率來決定食物的供給。

殖民地的管理層會派人驗收農業工人的勞動成果,驗收標準包括工作量和用時,農田開發質量,以及後續作物生長情況。

理論上這些農業工人是可以獲得工資的,但是目前沒有人得到,華人農工也不在意,來到這裡工作的目的最主要的還是餬口,在遠東大多是失去田地或者因不可抗力破產,沒有活路才會遠渡重洋來到東非。

東非殖民地鼓勵這樣的人來東非謀生,因為現在最缺的就是人,在使用華人和土著後對比,殖民地高層也發現華人的工作效率遠高於土著且方便管理。

那些土著,大多需要殖民團隊派人拿著鞭子在一旁監督,才會懶洋洋的去勞作,雖然有受到黑興根財團壓榨的因素影響。

但凡事就怕比較,一邊的華人就在辛苦工作沒有怨言,而且服從安排,讓怎麼做就怎麼做,一點不情願的樣子都沒有,怎麼你們這些本地懶鬼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