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八十章 農業

而東非的卻有兩個雨季,分別是十一月到十二月的小雨季和四月到五月的大雨季。

而東非殖民地力主發展農業的原因主要還是發展農業成本比較低,只要對土地進行合理的規劃,改良一些生產工具就差不多,對技術和人員的要求沒有工業那麼高。

而想要發展農業,走“小農經濟”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肯定是死路一條,其自保有餘,開拓無力,最後還是會被大規模農業生產的低成本優勢擊垮。

資本主義農業,顯著特徵就是將土地集中化來管理,當代最突出的就是“普魯士模式”和“美國模式”。

其本質都是將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統一經營,以規模優勢衝擊市場,佔領市場獲得巨大利潤。

東非殖民地的土地產權直接就在恩斯特手中,所以不需要像普魯士那樣自上而下的改革。

但恩斯特本身又不濫用黑人,所以和美國的莊園有所區別。

既然如此,恩斯特直接採用大農莊的模式算了。

東非的所有土地都是恩斯特的私人財產,移民沒有產權,其性質是農莊裡的農業工人。

取得酬勞的方式,自然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當前東非殖民地按照氣候和雨量,直接劃分幾個大的農業區域,在區域內統一種植同一作物。

西部的大湖區,索倫湖區,和北馬拉維湖區,東馬拉維湖區,和中部高原區,肯尼亞南部以小麥種植為主。

其按照移民的飲食習慣和市場需求所決定,不管是奧匈帝國移民還是遠東華北地區的移民,都有面食習慣,而糧食的主要銷往市場歐洲自然也以小麥為主。

東部的三個濱海區,以及肯尼亞東部沿海平原地帶以水稻種植為主。

大草原區和大湖區以東,北部高原區,肯尼亞以北則發展小米和畜牧業。

其中小麥和畜牧業是東非殖民地除了經濟作物之外的主要創收手段。

這兩樣都在歐洲有深厚的市場,就算歐洲擠不進去,阿拉伯人也照吃不誤,畢竟大多數阿拉伯人靠商業和遊牧生存,自身產出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