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二百二十六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

 這樣做壞處也不是沒有,東非開辦的皮包公司經常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下次則是另一幫人來繼續這場騙局,藉口都是現成的,前任工廠主因為海難事件,損失巨大導致破產,資不抵債工廠就被收購了。

 至於背鍋,自然不能東非王國來背,那都是德意志乃至歐洲各國的投資商人,一問來自哪裡?什麼波蘭、烏克蘭地區,沙俄,意大利,甚至是神羅時代存在,現在已經消失的國家。

 第二是直接從日本農民手中購買,沒有錯,就是購買,這個時代日本女性地位極低,完全沒有人權,在許多日本人飯都吃不上的時候,只能選擇把女兒賣掉,畢竟男孩還要留下來傳宗接代。

 這也是日本的現狀,東非王國以稍高於日本市場的價格,就能買走一大批,而且直接以糧食支付,這樣也算雙贏,明治維新之後,僅次於紡織業的第二大女性僱主是“特殊服務業”。明治政府將墮胎和殺嬰定性為刑事犯罪,因此當饑荒和農作物歉收到來時,農村中許多家庭就會將女童賣給“特殊服務業”。

 因此在明治時期,“特殊服務業”不僅在數量上和增長速度上都超過了德川幕府時期。

 東非政府以糧食換取日本過剩的人口,其家人拿到糧食也能餬口,這些女性還不用從事“特殊服務業”,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雖然東非這麼幹,比較缺德,但是能讓日本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然有自己的辦法。

 紡織工廠雖然是個老演員,但是也有一批固定女性一直從事工作,其能從中賺取一筆錢匯入家中,同時工資比同時期日本紡織業稍高,而且從不拖欠,也算一筆固定收入,有穩定員工自然也有產出,這部分稅收也就便宜日本明治政府了。

 至於海難事故導致的失蹤,只能表示遺憾,在這些穩定員工的配合下,下一次還是會有“單純”的人進入東非投資的工廠打工。

 而穩定員工也不是想當就當的,日本紡織業工資極低,而且直到1880年日本才設置了最低工資標準,即便如此,也有許多人拿不到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