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七章 封閉和開放

而東非出口最多的,那肯定是原材料,以糧食,熱帶經濟作物,礦產為主要內容。

而原材料出口目的國,肯定是工業越發達,需求量越旺盛,而顯然這樣的地區就是德意志地區為主的中東歐國家。

有一定工業,才能大量消耗原材料,而很多工業發展的原材料,歐洲又不可能完全具備,尤其是德奧俄三個身居歐洲內陸的國家。

不過做原材料供應國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尤其是對當前東非而言,事少,能賺錢,還能鞏固同相關國家的關係。

畢竟原材料生產和工業不一樣,不需要過於高深的的複雜技術,管理上也相對方便,這方面即便是封建國家也能做好,農村的靈活性比城市要高的多,因為農業本身就帶有自給自足的特點,要是工業那就極度依賴市場。

工人失業了,那面臨的風險就高太多,至於農民當然也有失業風險,但一般都是遇到災荒,糧食絕收,亦或者土地被兼併,成為僱工性質的佃農,像這個時代自耕農就過的很不錯,尤其是歐洲的自耕農。

東非暫時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東非是集體農業模式,農業集中生產,但又和傳統的莊園,資本主義大農場,亦或者是集體農莊不一樣,兼具各方特點。

換句話說,左的不夠左,右的不夠右,形成了混合農業經濟制度,不過恩斯特現在卻也不好改動了,在西方非常講究選邊站隊,非黑即白的哲學思維,可問題是不管前世資本主義國家,亦或者民主國家,計劃和市場都不可能被徹底淘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非是份額的問題。

東非作為一個原材料供應大國,農業模式算是比較穩定,每年農業產出穩中有進,沒有什麼波瀾壯闊,更多的水到渠成。

相對應的,東非農業產出總體上是過剩的,如果按照正常國家,那東非現在應該大規模減產,來做到收支平衡,但東非不是正常國家,而國際市場又沒有那麼多需求,所以東非只能發揮自己的積極性,用國內市場來把過剩農業產能消化掉。

包括各種大型工程,全國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能收縮,產能收縮並不是真的收縮,而是對農業資源進一步優化,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