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非糧倉

而康斯坦丁對這些也十分感興趣,他說道:“能夠在十年裡取得這樣的建設成就,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幾個這樣的國家,你們的工作乾的不錯。”

其實19世紀任何一個前世有名的列強都發展的不錯,但是他們的發展路徑和東非不一樣,東非處處都體現著大政府的風格,事事都由政府推動和主導,類似的還有德國。

而反面例子就是美國,美國實際每年上發展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誇張,但是美國經濟數據分散,民間經濟和地方勢力發揮主導力量。

就比如水利建設方面,東非注重大範圍規劃,協調區域發展,而美國每個州則是各自發展,偶爾會由中央政府協調跨區域性工程建設,所以只要彙總美國的數據絲毫不輸任何國家。

美國中央政府在國家經濟中的勢弱,也就意味著其經濟數據並不容易直觀體現出來,反而是東非政府對東非全國發展瞭如指掌。

格萊姆繼續說道:“現在整個西大湖區耕地面積達到了2.05億多畝,位列全國第二,僅次於北大湖省。”

到1890年,東非共開闢耕地18億多畝,僅大湖區周邊省份就達到了9億畝,佔據了東非耕地面積的一半,糧食作物產量更是突破全國三分之二規模。

當然,大湖區周邊省份是比較寬泛的範圍,就比如南部的高原省,幾乎就是後世坦桑尼亞的主體,面積相當大,而北面的北大湖省也就是前世烏干達耕地面積也十分可觀。

而且該區域主要以糧食作物為主,所以大湖區周邊是名副其實的“東非糧倉”,小麥和水稻產量位居全國首位。

其次才是沿海平原地帶,沿海平原地帶面積不小,但是這些年來農業主要轉向經濟作物種植,為東部城市提供生產原材料或者直接參與對外貿易為主。

而其他區域像中部,南部,西北(索馬里),北部耕地規模都太小,還不能和東非傳統三大糧食生產基地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