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木 作品

第2章 打量朱棣,底細被查!





“什麼,這綠袍小官的祖上竟然還是元朝大官?”





一旁,朱亮與幾個燕王宮護衛統領頓時臉色大變。





“還請殿下下令,末將等人這就去將那小官給捉來,讓殿下好好審訊一番!”





“殿下身為燕王,竟不知此小官底細,敢對殿下有所隱瞞……”





只是,吵著,朱亮與李旺等人看到朱棣臉上竟然沒有任何憤怒之色,下意識的停了下來。





“敢問殿下,此人可是有何不對?”





“爾等可知那郭太史郭守敬是何人?”





朱棣輕輕點頭,看向朱亮與李旺等人。





“殿下恕罪,末將等人乃是一介粗人,並不知那前元郭太史為何人!”朱亮與李旺等人連連搖頭。





朱棣緩緩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潤了潤嗓子,便開口說道:“郭太史不同於前元的那些貪汙官吏,而是一位大有賢才的官員。





從小便熟知天文、算學,擅長水利技術,北邊白浮村的那座白浮堰便是郭太史修建,甚至是從通州到北平府積水潭的通惠河,也是郭太史修建,這才使得南方糧食可以運到北平府來!”





“這位郭太史真乃大才矣!”





朱亮與李旺等人等不由微微點頭,沒了剛才的那股子氣憤。





朱棣繼續說道:“郭太史最讓本王敬佩的是,前元時期,寧夏被糟蹋不成樣,整個寧夏的河道嚴重淤堵,以往的塞北江南變得瘡痍滿目,數十萬老百姓沒了田地種糧,只能天天蹲在黃土堆上啃土吃,餓死無數。





是這位郭太史帶人親自在寧夏走訪百姓,繪製地圖。





隨後,帶著一眾民工用了一年的時間,在西夏修復四百餘里的唐來渠和二百五十餘里的漢延渠,還有十多條正渠,六十八條大小支渠,給寧夏滋潤出九萬餘頃良田來!”





“嘶……”





“額的老天爺,九萬多頃良田,這能種多少糧食,活多少人來……”





“這位郭太史功德無量啊!”





這下,朱亮與李旺等人不由瞪大眼睛,滿臉震撼。





“沒想到,前元還能出現這麼一位聖賢出來!”





“不止!”





朱棣淡淡一笑,繼續說道:“郭太史還修訂了《授時歷》,如今我大明朝使用的《大統歷》便是取自其中!另外,這位郭太史還編寫了很多天文書籍……”





“……”





朱亮與李旺幾人,早已經張大嘴巴,滿臉驚詫。





雖然他們很多大字不識幾個,燕王所說的那些書籍一本也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