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木 作品

第137章 通惠河漕運之難





而朱棣的神色直接冷了下來,“俞仁恬,你是覺得本王在誆騙你?”





俞仁恬臉色一白,連忙起身行禮求饒道:“殿下恕罪,下官絕無此意。





只是,河工、水利之事,一向由府衙同知、通判負責,下官對通惠河水利之事,也不甚瞭解。”





朱棣臉色一肅,扭頭朝著一旁朱亮喊道:“速去將北平府同知、通判給本王召來。”





“是,殿下!”





朱亮應了一聲,又快步走了出去。





朱棣冷哼一聲,自顧坐在椅子上,慢慢品著茶水,理也不理俞仁恬一眼。





對此,俞仁恬只能低著頭,也不敢輕舉妄動。





只是,心中對於燕王朱棣這般舉動的目的,已經猜想了十數個可能性。





一直等俞仁恬雙腿站的有些麻木,額頭已經開始往外冒汗,北平府同知趙節與通判黨復中終於趕來。





“下官北平府同知趙節參見燕王殿下!”





“下官北平府通判黨復參見燕王殿下!”





隨著兩人見禮,朱棣這才微微抬起頭。





“今日,咱將爾等二人召來,乃是因通惠河水文下降,影響漕運一事,不知爾等二人可有何良策?”





趙節與黨復兩人都不由一懵,下意識看了一眼身側的知府俞仁恬。





可惜,只是看到滿臉蒼白,額頭還一直冒汗,神色僵硬的上官。





這讓兩人心中更是一慌,難不成是燕王要藉此向他們問罪?





可是,他們自從上任以來,除了接受過幾個下官的到任規、炭敬、年敬、門敬,還有一些妝敬、文敬之外,也沒貪墨過啊。





難道,是自家衙門內有不開眼的得罪了這位燕王殿下?





不過,想歸想,兩人還是急忙回道:“回稟燕王殿下,自元末以來,高梁河、盧溝河、金水河上游一些權貴與僧廟私自引渠灌溉農田菜地,導致進入通惠河的水流便日益減少。





而今,每年冬春兩季,南方而來的漕運貨船都是在通州張家灣停靠上岸,不再進入北平府。”





朱棣冷聲問道:“本王問爾等解決良策,爾等給本王說這些幹甚?”





趙節與黨復兩人臉色一急,“回稟殿下,通惠河漕運自古便有此種不便,下官也無辦法啊!”





“沒有辦法?好一個沒有辦法!”





朱棣冷哼一聲,“父皇任爾等為北平府知府、同知、通判,皆為北平府父母官,結果爾等竟然如此尸位素餐?”





“殿下息怒。”





通判黨復一顫,想起他之前與一些官員聊起通惠河之事,連忙說道:“殿下,通惠河漕運最初由前朝郭太史所引得高梁河之水。





到了元末,僅憑一條高梁河不足以支撐通惠河用水,於是前元由引盧溝河、金水河,從大都南入通惠河,以濟漕運。





現如今,通惠河河流又開始短缺,為今之計,只有派遣官吏,嚴查高梁河、盧溝河、金水河上游灌溉之事,如此或可給通惠河帶來一些水量。”





“殿下,黨通判所言極是,是該嚴查高梁河、盧溝河、金水河上游百姓灌溉農田之事。”





俞仁恬與趙節像是抓住救命草一般,連連點頭。





朱棣冷聲問道:“嚴查百姓灌溉農田?那些士紳之家就不用理會?





百姓農田全靠那一點水流來澆灌,爾等要是封禁了那溝渠,豈不是斷了百姓的活路?爾等置這些河流沿岸百姓於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