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木 作品

第620章 吏部尚書換人

 郭安再放吩咐道:“留下二十斤番薯以防意外,剩餘番薯全部用來培育番薯株苗!” 

 “是,定國公!” 

 郭秉雍與郭直等人,再次應道。 

 隨即,便開始行動起來。 

 先是在地上,挖上幾塊坑,放入一些肥料,與土壤攪拌均勻,再將一顆顆番薯,埋進去。 

 接著,再撒上一些水,讓其保持溼潤。 

 最好,拿來一塊塊透明玻璃,放在上面…… 

 “這就好了?” 

 整個過程下來,沒有用上半個時辰,暴昭不由一臉疑慮。 

 郭安說道:“還得時刻看管,隔上幾日,若是土壤不溼潤了,還得澆些水……等上一段時日,這些番薯發芽之後,等到其株芽長大,再將那些株芽拔出來,裹上泥土,種入田地之中,便可以了!” 

 雖然是回應暴昭,但其實更是給朱高熾解釋。 

 “原來如此!” 

 朱高熾微微點頭。 

 而一旁的宦官,則更是聽的神情專注,一個字都不敢遺漏,這些事,他都要給陛下一一稟報上去! 

 隨後。 

 郭安又對著郭秉雍與郭直四人交代了一番,同時帶著朱高熾,去看了一圈玉米田地,便返回京師。 

 同時。 

 晚間,一封長長的信件,便從將軍山試驗田之地,送進宮內。 

 宮內,燭火通明。 

 看完信件之後,朱棣才一臉滿意的睡去。 

 隨著吏部尚書換人,朝堂上倒是出現一些變動。 

 但是,由於是吏部左侍郎擢升,變動並不是太大。 

 幾日後。 

 北方秋收的消息,傳入京師。 

 朝中一眾官員,不由再次滿臉凝重。 

 “嘶……” 

 “此消息,可確真?” 

 “正是,莫不是北方那些官員想要從朝堂手中,多要一些賑災糧,從而誇大了旱災災情?” 

 “不可能,那些官員不敢,從今年年初開始,陛下就一直派遣錦衣衛,時刻關注北方之事。 

 剛剛才抄了那麼多官員的家,陛下的火氣還沒下去,北方那些官員絕對不敢這般胡鬧!” 

 “可是,怎的如此嚴重?尤其是河北河南之地,那些田畝產糧,居然不及去年的三成?” 

 “河南、河北人口眾多,若是如此,不用等到明年年初,今年冬季,必然鬧出饑荒!” 

 “此事,必須速速上奏!” 

 “是極,是極!” 

 很快。 

 幾本奏章,便送入內閣。 

 再不到一個時辰功夫,便已經送到了朱棣面前。 

 “竟然如此嚴重,河北、河南兩地官員,都是幹什麼吃的?” 

 看完奏摺,朱棣厲聲斥罵一聲。 

 隨後,便朝著朱高熾問道:“太子,陝西、山西、北平的秋收情況,可有上報上來?” 

 朱高熾急忙回道:“回稟父皇,還沒有!” 

 “一群賊官!” 

 朱棣忍不住,又罵了一句。 

 隨後,便說道:“若是有陝西、山西的奏稟,迅速呈上來!” 

 “是,父皇!” 

 朱高熾連忙應道。 

 朱棣又看向一旁的亦失哈,“召定國公入宮!” 

 “奴婢遵旨!” 

 亦失哈連忙應了一聲,便快步退了出去。 

 很快。 

 郭安便疾步匆匆跟著一個宦官,進入奉天殿。 

 “微臣參見陛下,見過太子殿下!” 

 “郭卿,河南與河北兩地的秋收情況出來了!” 

 說著,朱棣拿起一本奏摺,讓亦失哈交給郭安。 

 “這兩地的旱情,比朝堂預想的還要嚴重的多!” 

 “……是啊!” 

 看完奏摺,郭安也是一臉凝重。 

 “陛下,河南、河北兩地秋收的糧食,實在是太少了些!” 

 朱棣說道:“如此大旱,哪怕是咱免掉這兩地一年的賦稅,這兩地的百姓們,在入冬之後,家中也會斷糧!” 

 “陛下,哪怕是讓各地開倉放糧,那些糧倉的糧食,也支持不過寒冬!” 

 “正是!” 

 朱棣眉頭緊緊皺起,看向郭安,問道:“這一段時間,海貿商會運回多少糧食了?” 

 郭安回道:“回稟陛下,應該有了三十多萬石了!” 

 “三十多萬石?” 

 朱高熾瞪大眼睛。 

 朱棣也是微微一怔,他也沒想到,區區一個商會,居然可以給大明運回來這麼多的糧食! 

 “三十萬石糧食,放在這兩地,也只是杯水車薪!” 

 “陛下所言極是!” 

 郭安微微點頭,隨後又道:“因此,還需要從南方調糧。 

 另外,也要謹防那些當地的士紳暗中囤糧,賺國難財,盤剝百姓啊!” 

 “他們敢?” 

 朱棣一臉陰寒。 

 “陛下,他們敢啊!” 

 郭安神色不變,繼續說道:“河北、河南這麼大,若是有士紳與官員勾結,不僅暗中囤積家中糧食,囤積糧商的糧食,甚至還囤積糧倉的糧食,陛下也不會發現! 

 而他們,經此一事,還能賺的盆滿缽滿……” 

 “哼!” 

 朱棣冷哼一聲,“咱自會派遣錦衣衛,嚴密監察北方各州縣!” 

 郭安道:“陛下,那些錦衣衛不通商賈之事,微臣以為,當讓商會下面的商隊協助!” 

 朱棣看了一眼郭安,微微點頭。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