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八章

 趙光義暗戳戳的給趙匡胤上眼藥,並不知道他詆譭的就是自己的後代。

 趙匡胤死死地盯著地圖集上的南宋,他實在想不通京師是怎麼丟的,他一直知道開封易攻難守,故而留守京師的兵馬比歷朝都多。

 不僅如此還將開封打造得固若金湯,除了天然優勢的黃河天險,還有外城、十二座城門、六座水門,每座城門後面都設有甕城;為了方便射殺躲在死角的敵人,外城還設了馬面和團樓、女牆;除了這些還有護城河、吊橋、羊馬城、柺子城。

 所以,京師是怎麼丟的?他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更想不通的是,南遷後為何定都臨安(杭州)而不是金陵(南京)。

 就東南地形來說,金陵位置最好,進可攻退可守,怎麼看都比臨安好,臨安位置太偏東南,並不利於北伐,退也只能往海上退。

 難不成大宋已經弱到只能往海上退了嗎?

 一想到有這個可能,趙匡胤臉色黑得可怕。

 趙光義眼見不對,試探地叫了一聲,“大哥?”

 趙匡胤咬牙切齒,一字一句道:“不要讓我知道丟了京師的後代是誰,不然我定要讓他不悔來這世間一趟。”

 ……

 漢朝

 劉徹對掛式大地圖愛不釋手,親自將它掛在了宣室殿的牆上,代替了原來的輿圖。

 心道這輿圖繪製得真好,脈絡清晰,色彩分明,原來的輿圖和它一比簡直不堪入目。可惜了,他沒搶到地圖集,不然就能一眼分辨出這地圖上那些是大漢現有的疆域,哪些暫時還不屬於大漢。

 傷心,難過。

 不行,下次天幕再賣書得多讓一些大臣搶才行。要是人人都能買就好了,那他就能讓大漢的百姓都去搶購,總能搶到一兩份。

 天幕裡的個人貢獻度到底是怎麼算的呢?為何有人高,有人低,有人甚至沒有呢?

 莫非和身份有關?那他的貢獻度應該是最高的吧?

 劉徹正思忖著,突然被汲黯一聲大叫嚇了一跳,他眉頭皺起,不悅道:“何事?”

 這個汲黯平日裡不是最講究規矩嗎?平時坐姿儀態不雅都要被他說,怎麼這會不講規矩了?

 汲黯喜形於色,“陛下,臣在書中發現了一年三熟的水稻。”

 劉徹拍案而起,“什麼!快呈上來給朕看。”

 因為劉徹的猶豫,朝臣們並沒有搶小說,只買了兩套,後面想買已經沒了。為了儘快找出書中的內容,他們把書拆了,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