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太陽的向日葵 作品

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

    以後要是中原地區的軍閥再想獲得戰馬,建立騎兵部隊,就只能往幽州以北的烏桓人和鮮卑人身上打算了。但烏桓人的勢力不如匈奴人,人口少,騎兵更少,還受朝廷鉗制(朝廷也設立有烏桓校尉);鮮卑人在幽州之戰後一蹶不振,四分五裂,沒有幾年時間不能緩過勁來。幽州之戰中,劉範還間接地把鮮卑人分成和連、軻比能、素加、彌利、厥機、蒲頭等六個大部落(其餘還沒發跡的宇文部、拓跋部、段部、慕容部等,這些後來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大顯身手、大放異彩的部落,還在從大興安嶺往遼河流域遷徙來的路上),彼此之間,內鬥頻仍,這時候更需要戰馬。

    所以,烏桓人和鮮卑人恐怕是很難給中原輸送戰馬了。劉範粗略地猜測,最多中原能得到大概十萬匹戰馬。而洛陽之盟規定,劉範還要把二萬匹戰馬賠給朝廷。如此一來,包括朝廷在內,整個中原地區只能有規模不過十幾萬的騎兵。

    再加上,東漢朝廷必然會滅亡,中原必然會分裂。中原大地上,屆時是軍閥遍地。能夠建立騎兵部隊的,或許只有北方地區靠近夷狄的軍閥才能做到。像在淮河以南、秦嶺以南的軍閥,想獲得戰馬,可就是難上加難了。

    經過這次對匈奴貿易的成功,劉範又獲得了十二萬匹戰馬,除開要給朝廷的兩萬匹,總共有五十四萬匹戰馬,另有劣馬六十多萬匹。這樣的數量,足以超越武帝時期的五十萬匹戰馬,唐朝時期的七十萬匹戰馬。這樣一來,擁有五十多萬匹戰馬的劉範,就在兵種和戰鬥力上把以後可能出現的敵人,遠遠地甩在身後。

    為了安置好數量龐大的戰馬,劉範又特意在西域開發計劃上加上一條,建立監牧制度。監牧制度是唐朝所創。有唐一朝,從未缺乏過戰馬,除了唐朝的領土中有廣闊的產馬地以外,還有監牧制度所帶來的規範和便利。監牧制,就是在牧場設立牧監,派專員對牧監進行管理。每個牧監的長官有監,副監,丞,主簿等。監以上,還有監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