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太陽的向日葵 作品

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和放牧

    二來,放牧牛羊不如種植糧食來得快,牛羊兩三年才成年,而糧食一年就能收穫一次到二次;三來,放牧牛羊也不如種植糧食來得多,牛羊一胎只產一子,而糧食播種一畝,就能秋收三斛;</p>

    四來,牛羊肉不耐儲存,風乾後也只能儲存兩三年,粟最長可以儲存十年;五來,放牧比耕耘的風險更大,一場白災,牛羊死盡,而若有旱災,仍然可以多加灌溉,若又水災,仍然可以疏浚洩洪;六來,牛羊比糧食更貴重,百姓無力大量購買。</p>

    故而屬下認為,農耕比放牧更佳,是大涼的根基所在。而如今近乎一半的人口都在放牧,這對於大涼,有著明顯的弊端。稍有不慎,大涼極有可能爆發饑荒,僅僅依靠牛羊肉,是頂不住饑荒的。</p>

    況且大涼日後與諸國還要進行大戰,至於戰爭要打多少場,才能平定天下,誰也沒數。若是不儲備足夠的糧食,難以應對戰時所需,很容易出現如陳倉會戰時斷糧的困境。”</p>

    劉範十分同意這一點,三省六部的長官們也都清楚地看到了放牧佔據一半人口的弊端了。</p>

    田豐說:“既然如此,屬下建議,縮減放牧業的比重,鼓勵一部分牧民們放棄放牧,定居農耕,或者令百姓半耕半牧。”</p>

    管寧說:“不過我大涼草場足足有三百三十萬頃,若是把牧民減少得太多,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在降低放牧比例的同時,也應該合理定下放牧的比例,維持住放牧業對草場的利用。”</p>

    大將趙雲道:“牧民是天生的戰士,他們久習騎射,不必多加訓練,就是十分精良的騎兵。末將認為,縮減牧民也不可太甚,保持放牧的一定比例也有利於維持我大涼的軍事潛力。”</p>

    趙雲這話倒是給劉範提了個醒,劉範可從來沒忘記,遼之所以敗宋,是半耕半

    半牧敗了農耕;金之所以滅遼,是漁獵滅了半耕半牧;元之所以滅金,是純放牧滅了漁獵。這正說明放牧對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有直接的影響。</p>

    劉範綜合眾人的意見,道:“這樣吧,純放牧人口從百分之四十四縮減到二十,半耕半牧人口維持在百分之二十,純農耕人口也必須飼養馬匹,全大涼定期在農閒時節,集合青壯年展開軍事訓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