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白佛 作品

第15章 佔俞菲鴻便宜

  而且這部電影是王權多年來不曾見過的。

  看完電影再看評分,因為年代過早,只有一個豆瓣評分可供參考,7.7分,對於華語電影算是很高了,不過八萬的人數不算多,可見電影並未得到廣泛傳播,只能算是小眾優品。

  再看成本和票房,4000萬成本和700萬票房,也就是投資4000萬隻收回了200多萬,老天爺,虧到姥姥家了!

  不用擔心虛報,“影視庫”裡給出的都是真實的製作成本,號稱的製作成本也有標註。

  王權分析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需要燒錢的地方,場景也較單一,雖然幕後陣容強大,但演員看起來都很便宜的樣子,這片子開機於07年,07年的4000萬,按照三倍回本原則,目標票房一億起,得算是大製作了吧。

  而且雖然出品人是星美的覃鴻,不過製作人第一個就是俞菲鴻,這片子她怕不是投資了吧?

  果然,細看關於這部電影的訊息,這麼高的成本既有天災,也有人的問題。

  影片在滇南高原上陸陸續續拍了八個多月,期間遭遇了泥石流、塌方等多種惡劣天氣,不僅多次退回京城暫停拍攝,還損失了很多置景成本。

  而導演的不專業也導致了拍攝週期的延長,本來以這部電影的體量和場景數,最多三個月就能完工,結果用了將近三倍的時間。

  此外後期製作時間也高達一年,音樂都是針對電影全新打造的,力求讓音樂和畫面、故事達成完美的統一。

  可時間就是成本,臨近上映又和發行方發生爭議,導致撤檔再定,又延期了半年多,錯過了最適合的情人節檔期。

  哦,對了,拖了這麼多年,理論上小說改編權也得續簽加錢。

  而這部電影是俞菲鴻的一個心結,她籌備多年,為了這部電影她推掉了很多工作,自學編劇,自導自演。

  後來拍攝資金緊張,本就投入許多的她又自掏腰包,甚至賣房賣產往裡面填錢,直接導致了接下來幾年她都要拍戲還債。

  而更可悲的是,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她也沒能留下一部經典之作,只能說是缺點明顯的誠意之作。

  王權重新回到座位上,“不好意思,大號,師姐咱們說到哪兒了?”

  “說到了徐婧蕾。”

  “對,徐婧蕾我覺得長得一般啊,不知道怎麼就混成四小花旦了。”

  “誰讓你編排人家了,我是說,”俞菲鴻風情地白了他一眼,“我是想說演員也可以做導演,之前那麼多成功先例呢。”

  “對對對,那師姐你要拍的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然後俞菲鴻一臉少女心地把《銀杏,銀杏》的故事講了一遍,期間幾次動容忍不住鼻頭酸澀,此時還沒有最終確定《愛有來生》的片名,但故事跟原著已經有了明顯區別,顯然是最終定稿的劇本版本。

  說實話,這部電影失敗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個這個故事了,以王權的直男眼光來看,很普通,雖然號稱國產版《人鬼情未了》,但商業元素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跟很多地攤文學故事會比起來也沒有強到哪去,實際這也只不過是當年須蘭初入文壇的一篇習作罷了。

  講的無非就是一個男人變成鬼,留在原地等待愛人輪迴,看到愛人已經有丈夫了,還挺恩愛,最後釋然,飄然而去,留下女主默然垂淚的故事,前世的恩怨情仇也很套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