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白佛 作品

第176章 劉獅獅,這樣不太好吧

  盯著這一切的倪暱更奇怪了,這個人到底是幹嘛滴啊,感覺比導演派頭還大。

  在倪暱旁邊有幾個南廣學院播音主持專業的男生,正在嘀嘀咕咕,同時也為倪暱解惑了。

  劉浩:“今天終於一睹奧斯卡大導的風采了!”

  羅宏明:“他好年輕啊,而且感覺比我都帥!”

  王棕:“滾蛋!”

  宋明:“聽說這就是北電導演系的畢業短片,沒想到請了明星,而且王權導演竟然親自來了。”

  倪暱,“王權導演?你們說的是得了奧斯卡,拍了《朱諾》的那個王權?”

  雖然《朱諾》目前在國內還沒有流出盜版,但是在大學生高中生群體中已經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見有美女搭訕,這四個傢伙立即熱情地答疑解惑,聽說她是高三學生,還積極向她推薦了自己的母校南廣學院。

  短片的最後,老林在一塊遇難者紀念碑前說著他的故事,雖然他把腿丟在了援朝戰場上,但他更恨的是霓虹人。

  其實他是大屠殺的倖存者,而他的父母,姐姐,所有的朋友,全都死於那場浩劫,有的甚至就死在他面前,他買的板鴨就是家裡人最愛吃的,他每次來都要帶一隻板鴨。

  雖然語言溝通並不那麼順暢,但小林這次聽懂了,再加上前面參觀紀念館的衝擊,這一刻小林最終也繃不住了。

  他學著老林的樣子,把自己的那隻板鴨放在紀念碑前,並且雙膝跪地,說出了本片唯一一句日語“もうしわけございません”。(注1)

  之前他說話都是英語、中文、韓語夾雜著,用來掩飾他霓虹人的身份,而這一次,他終於不再掩飾,正視自己的身份,也正視那段曾經的罪行,並正式代表自己做出致歉。

  電影最後定格在陶澤如複雜的眼神裡,夾雜著震驚、憤怒以及慢慢湧起的一絲欣慰。

  老戲骨就是老戲骨,到位!

  最後還閃著淚花,不多,但恰到好處。

  兩位專業演員,尤其是陶澤如的表演讓這部短片的質感一下子昇華了許多。

  大家收拾東西,準備去館外宣佈殺青,不過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導演梅川也學著男主角的樣子,跪在紀念碑前說了一聲對不起。

  他出生於一個霓虹左翼家庭裡,從小就從祖父輩那裡聽到當年日軍的暴行,也不齒霓虹正府迴避的態度,這個故事他在心裡醞釀了四年,大二的時候跟班長說了這個想法,班長支持他畢業的時候拍出來。

  咱就是一介小民,不代表民族,不代表國家,就代表個體,從逃避到最終正視歷史的轉變,很有意義。

  副院長最後跟王權握了握手,表示這部短片肯定會非常非常棒的,期待第一時間看到成片。

  言下之意,感動歸感動,我們要第一時間審核。

  王權完全能夠理解,金陵大屠殺是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不允許出錯。

  副館長還說,如果王導想要拍攝相關題材的電影,本館一定全力配合。

  到時候的支持力度肯定不是《去金陵》劇組能比的。

  但說實話,這是王權不敢碰觸的題材,太沉重,而且不拍則已,拍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時候自己的心怕是要破大防了。

  所以對於敢於拍攝這個題材的導演,王權都要說一聲勇士。

  他看了下影視庫,此前80年代,90年代,包括三年前都有這個題材的電影,但他都沒看過,可見傳播並不廣泛。

  哪怕《屠城血證》有陳道名,《金陵1937》有秦汗和劉若櫻,依然稱不上知名作品。

  此外今年還有一部外國導演拍的紀錄片《金陵》,製片人是在看到張純如女士的訃告後開始萌生這個想法的。

  另外,王權還通過影視庫看到,明年會有一部外國人主導的《黃石的孩子》,演員陣容裡有周閏發和楊梓瓊。

  09年此類題材集中爆發,有陸穿的《金陵!金陵!》,中德聯合拍攝的《拉貝日記》,霓虹導演創作的紀錄片《金陵·被割裂的記憶》。

  最後一部關於這個題材的大片竟然是張易謀導演的作品,11年上映的《金陵十三釵》。

  王權看著《金陵十三釵》的海報,有老熟人貝爾,還有一個嫵媚的女子,這女子好生眼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