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玉羽 作品

143 推進 白駒過隙

 今年的壽宴仍是開在慈寧宮, 比往年盛大許多。 

 玄燁費盡心思為太皇太后獻上了兩件珍貴的壽禮。 

 一件是一尊高約兩尺許的黃銅鍍金四臂觀音像,蓮座下刻有滿、蒙古、漢、藏四種文字寫成的銘文“大清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永念聖祖母仁慈, 垂佑眾生,更賴菩薩感應,聖壽無疆云爾”。 

 另一件是玄燁親筆書寫的‘上太皇太后萬壽表’,上面寫道:“臣幼荷深恩,長資明訓,孝養難酬,罔極尊崇……” 

 文辭誠摯, 言語間盡是玄燁對太皇太后的感戴,以及期盼她健康長壽的真切心願。 

 太皇太后當然感動至極, 甚至在宴上玄燁誦讀之時忍不住當眾淚下。殿內當時的氣氛十分感人, 眾人皆為聖上之孝所感,跪地恭賀千秋。 

 大宴禮儀繁複,玄燁體諒太皇太后身體撐不住, 獻完壽禮後便親自送太皇太后回屋裡休息:“皇瑪嬤不用受這個累, 好好休息, 晚上孫兒再陪您好好過生辰。” 

 太皇太后心裡欣慰, 拍拍他的手:“知道你孝順。” 

 前面的壽宴是做給人看的,晚上的生辰宴才是真正的家宴。 

 桌上坐的都是太皇太后的血親,從巴林淑慧公主, 到皇上、裕親王和恭親王, 再到最小的十阿哥,望著眼前這四世同堂的盛景, 太皇太后心中歡喜無限,興盡而歸。 

 *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 籠罩在紫禁城的寒意終於一點一點褪去。 

 春夏交接之際,滿朝矚目、重臣期待已久的東宮出閣經筵大殿,終於在文華殿正式舉行。 

 雖然玄燁很少會在沈菡面前提及太子和其他皇子的事,但此事糾纏太久,來回鬧騰的次數又太多,數年下來連後宮都盡人皆知。 

 沈菡記得有一次大約是朝上吵得太厲害了,把玄燁煩得不行,忍不住對她吐槽了兩句:“前明所謂的太子出閣,全然流於形式,根本毫無意義。” 

 在玄燁看來,講究這些繁文縟節根本沒有必要,還不如他自己好好教導太子。 

 太子出閣的真正意義,該是讓太子洞徹書史,有裨於治道。而不是讓太子與屬官另成系統,造成父子並立,致至親父子疏離,所以他一直更傾向於自己親自教導太子。 

 不過現在說這些也沒什麼意義,文華殿已成,經筵大典勢在必行。 

 沈菡沒資格去看,典禮的情況是後來胤禛來請安時講給她聽的。 

 胤禛提起當時的情形很感慨:“二哥平日讀書真是刻苦,我等兄弟都遠遠不及。” 

 典禮開始之前,阿瑪將太子自六歲正式開始習書後,所寫的滿漢字帖一併抬了出來,讓大學士與詹事們一起閱看比較。 

 胤禛佩服道:“二哥六歲開始習滿書,十歲開始習漢書,每月一冊,每年一匣,至今八載不曾間斷過一天,如今積累的卷冊已經幾可等身。” 

 胤禛從小自持,又素喜讀書,原以為自己已經很努力向學了。沒想到與太子一比,他的用功程度不值一提。 

 沈菡摸摸他的肩膀以示安慰:“太子年紀比你大兩歲,你們學習進度不一樣,等你到他這個年紀,也會掌握這些的。” 

 太子,對玄燁來說終究是不一樣的。 

 他對每一個兒子的學習要求其實都很嚴格,但對太子更甚。玄燁在乾清宮處理事情的間隙,幾乎每天都會查看太子的功課,有時還會叫他過去親自教導。 

 而太子肩上的重任也格外不同,他坐在這個位子上,本就需要負載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