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六十一章 過河卒

    惹禍精婦人一走,沒了春光乍洩的風景可看,楊家鋪子的人群也就很快散去。

    鄭大風縮頭縮腦跑到正屋簷下,蹲在遠處,不敢離楊老頭太近。

    同樣是徒弟,他和李二在這個師父面前,待遇是雲泥之別。

    鄭大風也怨師父偏心,只不過有些事情,實在是不認命不行。

    鄭大風怯生生問道:“師父,齊靜春是鐵了心要不按規矩來,到時候咱們何去何從?”

    老人一言不發,抽著旱菸,一頭黑貓不知何時何處到來,蹲在老人腳邊不遠處,抖了抖毛皮,濺起許多雨水。

    鄭大風憂心忡忡道:“真武山那廝竟然請神下山,會不會有麻煩?畢竟現在有無數人盯著這邊呢。”

    老人依然不說話。

    習慣了自己師父的沉默寡言,鄭大風也不覺得尷尬,胡思亂想著,又想起了齊靜春,咒罵道:“他孃的你齊靜春當了五十九年的孫子,還差這幾天功夫?讀書人就是死腦筋,不可理喻!”

    老人終於說話:“你不讀書也是死腦筋。”

    鄭大風不以為恥,轉頭諂媚道:“要不要給師父你老人揉揉肩敲敲腿?”

    老人淡然道:“我沒什麼棺材本,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鄭大風赧顏道:“師父你這話說的,傷人心了啊,我這個做徒弟的,本事不大,可是孝心足啊,哪裡會惦記那些,我又不是李二他媳婦。”

    老人嗯了一聲,道:“你比她還不如。”

    鄭大風整張臉都黑了,耷拉著腦袋,霜打茄子似的,沒有半點精氣神。

    不過他猛然間滿臉驚喜起來,才發現師父今天說的話,雖然還是不堪入耳,可好歹說了這麼多,難得難得,等回到東邊屋子那邊,可以喝一壺酒慶祝慶祝。

    鄭大風心情愉悅幾分,隨口問道:“師兄攔得住那傢伙?”

    這次不等老人拿話刺他,鄭大風自己就扇了自己一耳光,“師兄攔不住才有戲,要真攔下來,以後就真要喝西北風了。”

    老人莫名其妙問道:“鄭大風,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沒大出息嗎?”

    鄭大風愣在當場。

    心想師父這個問題大有玄機啊,自己必須小心應對,好好醞釀一番。

    不曾想老人已經自顧自給出了答案,“人醜。”

    鄭大風雙手抱住腦袋,望向院子裡的雨水四濺,這麼個老大不小的漢子,欲哭無淚。

    ————

    衙署管事都不用怎麼察言觀色,就知道自己不適合繼續待下去,隨便找個由頭離開屋子。

    陳松風繼續埋頭查閱檔案,只是相比較陳對在場時的戰戰兢兢,總算恢復幾分世家子弟的瀟灑氣度,但越是如此,一旁看在眼裡的劉灞橋就越覺得氣悶,一肚子憋屈不吐不快,只是性子耿直是一回事,口無遮攔又是一回事,劉灞橋便想著也出去散散步,眼不見心不煩。

    陳松風突然抬頭笑道:“灞橋,終於坐不住了?”

    劉灞橋剛從椅子上抬起屁股,聞言後一屁股坐回去,氣笑道:“呦呵,還有心情調侃我,你小子胸襟氣度可以啊。”

    陳松風放下手中一本老舊籍書,苦澀道:“讓你看笑話了。剛才為我打抱不平,我並非不識好歹,只是……”

    劉灞橋最受不了別人苦情和煽情,趕緊擺手道:“別別別,我就是瞧不上你家遠房親戚的欺軟怕硬,我說她幾句,純粹是我自己管不住嘴,你陳松風不用感恩戴德。”

    陳松風後背向後仰去,輕輕靠在椅背上,輕輕呼出一口氣。

    這要是在龍尾郡陳氏家門,僅憑這個透著一股懶散的坐姿,給長輩一經發現,無論嫡庶子,小孩子一律要挨板子,成年人則要挨訓。

    豪閥世族的讀書人,雖然往往被武人譏諷為道貌岸然,裝腔作勢。

    可規矩就是規矩,打從孃胎生下來,就走在既定的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士族子弟,無一例外,從小耳濡目染。

    當然,也有盛產清談名士和荒誕狂士的南澗國,以言行不拘泥於禮儀,著稱於世。

    劉灞橋問道:“你和陳對到底什麼關係,至於如此畏懼她?如果涉及家族機密,就當我沒問。”

    陳松風站起身,去關上屋門,坐在原本管事的椅子上,輕聲反問道:“劉姓少年的買瓷人名分,幾經波折,最後輾轉到我龍尾郡陳氏手中,你就不好奇是為何?”

    劉灞橋點點頭。

    恐怕搬山猿打破腦袋也想不到,因為那部劍經聞風而動的競爭對手,竟然不是死敵風雷園,而是橫空出世的龍尾郡陳氏。

    陳松風面容疲憊,應該是一路行來長期鬱結,多思者心必累,終於忍不住要找個人吐吐苦水了,加上他深信劉灞橋的人品性情,所以緩緩說道:“雖說我們陳氏與你們風雷園關係更近,但陳氏子孫恪守祖訓,不摻和山上山下的恩怨,已經堅守這麼多年,難道一本對於陳氏子弟十分雞肋的劍經,就能夠讓我們為此破例?陳氏是書香門第,不是修行世家,趟這渾水,有何意義?”

    劉灞橋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了想,“是那個陳對的家族,想要將這部劍經收入囊中?難不成她家是哪個不出世的劍修豪族?”

    陳松風搖頭道:“並非如此。先前你也聽薛管事提及,小鎮陳氏分兩支,陳對就是屬於最早遷出去的那一支,走得很徹底,乾脆連東寶瓶洲也不待了,直接去了別洲,經過一代代的繁衍生息,開枝散葉,陳對所在家族,如今已經被譽為‘世間坊樓之集大成者’。當然,這些消息,在東寶瓶洲從未流傳,我們龍尾郡陳氏也只是因為與他們有丁點兒淵源,才得以知曉內幕。”

    劉灞橋嗤笑道:“是那娘們吹牛不打草稿,還是欺負我劉灞橋沒學問?她家能有功德坊?”

    陳松風伸出兩根手指。

    劉灞橋白眼道:“聽清楚了,我說的是功德坊,不是功名坊!”

    陳松風沒有收起手指。

    劉灞橋有些吃癟,繼續不服氣問道:“那學宮書院坊,她家能有?!”

    劉灞橋所謂的學宮書院坊,自然是儒家正統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