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丟出觀道觀

    人心不是街面,能夠一場大雨過後,就一下子變得乾乾淨淨。

    京師那場帝王將相和販夫走卒眼中,皆是神仙打架的風波,依舊漣漪不斷,當時陳平安幫著種秋給閻實景他們教拳,當時少年那些湊熱鬧的朋友,就是漣漪之一。老將軍呂霄走下城頭後,跟孫子孫女吹噓自己跟陳平安是忘年交,也是,狀元巷附近許多戶人家的搬遷,更是。

    丁嬰一死百了,俞真意御劍遠去,只留下種秋收拾殘局。

    送了曹晴朗去學塾,陳平安原路返回,撐傘行走在依然寂寥冷清的大街上,隨著朝廷逐漸放鬆對這座坊市的戒嚴,街道上已經可以見到稀稀疏疏的路人,但人氣還是很淡,多是一些膽子較大的江湖人士,來此瞻仰戰場,對著街上那條被鳥瞰峰劍仙劈出的溝壑,嘖嘖稱奇。

    至於牯牛山一帶仍是禁地,被圈禁起來,朝廷下令越過雷池者殺無赦,出現了許多欽天監官員的身影,俞真意留下的那棟簡陋茅屋,也未拆掉。

    一些武林豪俠瞧見了陳平安,只當是跟他們一樣來此仰慕宗師風采的人物。

    陳平安猶豫了一下,去往那座武館,登門拜訪,門房見他不像“挑館子,砸招牌”的角色,又氣質不俗,便不敢怠慢,很快去跟館主通風報信,教拳的老師傅親自來迎接陳平安,聽說後者是慕名而來,頗為自得,隨從弟子亦是覺得臉面有光,主要是關於武館授拳的章法路數,陳平安說得頭頭有道,寥寥幾句,就說到了老人心坎上,顯然事先是確實聽過武館名聲的,京城武館,真正的收入,還是撈到幾條憧憬江湖且兜裡有銀子的大魚,有了這些不愁吃喝的富家子弟撐腰,武館才能有油水,吃得住苦、有天賦的弟子,是裡子,來武館混個熱鬧的公子哥,是面子,兩者缺一不可。

    老師傅在正廳款待陳平安,讓弟子端上了茶水,開始閒聊。

    聊到了涉及武學根本的校大龍一事,老人沒有深談,也不會這麼不講究,隨便外傳細節,只是感慨哪有那麼容易找到好苗子,運氣好,四年五載,收到這麼個得意弟子,運氣不好,十年都碰不著一個。

    老師傅還說練拳不單單是強身健體,更像是給學拳之人遞兵刃之舉,首重武德,不然教出來的弟子武藝越高,若是心性不佳,就喜歡仗勢凌人,就越能闖禍,一言不合,三兩拳就打死了人,最後還不是要連累門派和武館。

    陳平安又問了一些外家拳拳理,老師傅起先藏藏掖掖,面有難色,陳平安故作恍然,說自己忘了正事,掏出了二十兩銀子,放在手邊茶几上,說打算近期在武館學拳,但是不保證每天都來武館,老師傅眼前一亮,這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跟陳平安說起了那些最爛大街的拳理。

    陳平安一一記在心中,嘗試著跟《撼山拳譜》相互佐證,聽過了這些粗淺拳理,陳平安終於下定決心,蒐集這方天地的武學,從低到高,不用太多,以後練拳之餘,可以隨手翻翻,說不定可以有意外之喜,就像之前撼山拳的六步走樁,融合種秋的頂峰大架,就成功讓陳平安一舉破開四境瓶頸,而且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尤其是那種丁嬰走入白河寺大殿、種秋第一次露面走向自己的“氣勢”,此方天地所謂的天人合一,陳平安覺得大有玄機,說不定返回浩然天下後,還有額外的裨益。

    而且極有可能,將來五境破六境,契機就在這其中,陳平安猜測離開靈氣稀薄的藕花福地後,自己會陷入泥濘境地,狀況有點類似樊莞爾當初在白河寺大殿外,就是那種身負重石、拖泥帶水的遲滯感覺,又有點像是楊老頭當初在自己手腳上嵌入的四張真氣符。

    這是陳平安練拳以來,第一次活了,開始嘗試著自己去想得失,迎敵期間,悟得種秋的頂峰大架就是例子。

    一開始練習撼山拳,為了吊命,那是埋頭苦練,按部就班,不敢有絲毫偏差,六步走樁和劍爐立樁,一遍又一遍,幾乎都要被他把拳架子給打爛了,爛熟於心,融入魂魄。哪怕後來在竹樓被崔姓老人授拳,還是老人教什麼,我陳平安就學什麼。

    不是說這不好,而是拳練到這一步,若是崔姓老人看在眼中,叫半死不活,已經殊為不易,只是還不夠,想要更進一步,更非吃得住苦就能成,需要機緣去開竅,外人不能說,說了反而不靈。

    但是陳平安沒有意識到,他練拳百萬之後,才有此開竅,可練劍一事,他卻早早學會了活學活用,齊先生在古寺那破開粉袍柳赤誠一劍,劍靈在山水畫卷“出鞘”一劍,自己劈向穗山一劍。

    都已經是他陳平安的劍。

    阿良曾說他陳平安練劍一定比練拳更有出息。

    便是此理。

    教拳或者教劍之人,拳法太高,劍術太高,學拳學劍之人就越難由死到活。

    其中艱辛坎坷,鄭大風就是一例明證,天資足夠好,境界已經足夠高,堂堂九境武夫,可直到老龍城,在那生死一線,才因為旁人陳平安的言語,悟出“弟子不必不如師”一理,才破開瓶頸。

    練拳要修心,陳平安兩次詢問種秋最得意的小弟子閻實景,為何不敢出拳。

    為何種秋沒有對閻實景太過失望,並非種秋對這位少年沒有寄予厚望,而是陳平安本身已經給出過答案,種秋可說“拳高莫用”四字,閻實景暫時說不得做不到,一樣的道理,“迎敵三教祖師,撼山拳意不可退”,陳平安經過千錘百煉之後,說得到也做得到,但是閻實景如今抓不住其中精髓,不用強人所難。

    這其中的彎彎繞繞,需要自己出拳百萬、自己行走江湖,才能真正勘破。

    通過閻實景和他小師妹的對話,陳平安已經明白自己的“不同尋常”,種秋弟子這樣的天之驕子,魔教鴉兒和簪花郎周仕,無論是修為還是心性,竟然都不如他,但陳平安目前仍未看清楚自己在藕花福地的舉世無敵,好在陳平安已經模模糊糊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跡象,這就是踏踏實實的一步,這是純粹武夫的一大步,浩然天下許多八境、九境武夫都不會有的心境機緣。

    陳平安離開武館後,回到住處,枯瘦小女孩在屋簷下發呆,滂沱大雨轉為淅瀝瀝小雨,她見到了陳平安後,咧嘴一笑。

    陳平安發現她身上有些溼漉漉的雨水,假裝沒有看到,拿了裝有那架琵琶的包裹,要去找姓蔣的寒士書生,離這裡隔著三座坊市,並不算近。

    等到陳平安離開院子,剛剛走出巷子,鬼鬼祟祟的小女孩便趕緊拴上院門,在屋簷下有模有樣“練拳”,是偷學陳平安模仿丁嬰和目盲道人的雷法架子,一手攤開朝天,一手握拳在身前,緩緩而行。

    兩者門檻都極高,一個是這座天下的天下第一人,一個涉及了練氣士的雷法,陳平安暫時都只有粗劣架子而無幾分真意,更別提一個連拳都沒有學過的小女孩。她學了這套“拳法”之後,便覺得有些無趣,改為其它架勢,都是當時她在大街上偷師而來的,有種秋的某一次出拳,陸舫劈開街道的一劍,陳平安的六步走樁,小女孩歪歪扭扭,不得其門而入,當然全部學得皮毛都沒有

    。

    胡亂折騰了半天,小女孩呼喝聲中,來了一個氣勢洶洶的迴旋踢,結果把自己給摔得不輕,起身後就覺得餓了,一瘸一拐去灶房那邊偷吃東西,她覺得自己已經學得了一身高明武藝,打算等到曹晴朗回來後,先拿他練練手,當然前提是陳平安不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