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記者是什麼?

 一路上,張慶就一個感慨,人真多。

 來到了目標小區後,寧安四處打量了起來。這裡還殘留著封鎖時期的痕跡,門口的封條都沒有扔掉,堆積在角落裡。

 看起來人們是對yq怕了,三年,整整三年,誰知道會不會有變異的玩意回來。

 大門處焊接的鐵板被拆的七零八散,也沒人收拾走。

 不少人都是搬了個小馬紮坐在門口,在昏暗的路燈下,嗑著瓜子聊著天。

 哪怕僅僅只是這樣,都足夠讓他們感覺到幸福和開心了。正是因為失去過自由,才會知曉這珍貴之處。

 寧安走到門口,看著那些大媽們聊天不由自主的生出了親切感,隨後他蹲了下去,開口問道。

 “大媽,這個小區的主任是不是張主任呀?”

 聽到寧安的話,那些人都是停止了聊天,所有人都是警惕的看著寧安。

 “你是誰?你問這個幹嘛?”

 這些大媽們看著寧安眼神裡滿是警惕,充滿了防備。

 寧安笑了笑隨後指了指揹著攝影設備的蘇牧說道:“大媽,我們是外省來的,拍宣傳片的。聽說了張主任封鎖時期的事蹟,所以打算來拍攝記錄。”

 聽到這話,大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

 “拍攝記錄?孩兒,你著(知道)不著你說啥嘞?”大媽連家鄉話都飆出來了。

 “大媽,您是有什麼顧慮嗎?您放心,我們真的是為了宣傳這種事跡的。”寧安大概能夠猜到一些原委,估計對方把自己當成了暗訪的人了。

 封鎖期間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救治不及時人去世的事情,就是因為沒有人願意去承擔責任。

 出了事是要挨處分的,辦成了也不會有嘉獎。多數人都是抱著得過且過,不做就不錯的心態。

 所以屢屢有醫院拒收患者被罵上熱搜,最後醫院還委屈的不能行。

 其實,很多情況下,領導們是考慮到了大局,私底下的理由真的很少有人去聽。

 今天你這樣搞,明天他也說有人需要出去,叫封鎖制度如何管理?

 這種死結歸根結底還是協調不到位,不管如何,人命關天,無數性命的確是因為不肯承擔責任而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