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 作品

第348章:朱棣的醒悟

大明如今冬季所用主要為木炭,煤,薪柴。

  其中木炭的取暖體驗最佳。

  不過其中價格昂貴,一般只有皇宮,官府及大戶人家才有資格使用。

  大明有個部門,叫惜薪司。

  下轄柴炭廠、山林及專屬的樵夫,負責為宮廷和政府部門採辦燃料、製作木炭。

  包括京師官員,每到冬季,在所發放的俸祿之中,也都是有木炭這些。

  有時候也會出現木炭不夠的情況,畢竟要先供給皇宮使用,所以就有一項補貼,叫柴薪銀。

  “惜薪司”這類機構生產的木炭,對品質往往有著相當高的要求。比如,“紅籮炭”是皇室的御用木炭,其產品標準是:

  “皆易州一帶山中硬木燒成,運至紅籮廠,按尺寸鋸截,編小圓荊筐,用紅土刷筐而盛之。……每根長尺許,園徑二三寸不等,氣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

  煤炭,在宋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了,不過在當時叫做石炭。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冬天,開封城民間乏炭,其價甚貴,每秤可及二百文,十五斤為一秤。

  眼見民眾實在熬不下去,官府“出炭四十萬”,將自己控制的部分木炭拿出來,半價投放到市場上,民眾蜂擁搶購,結果發生了“有踐死者”的慘事。

  宋仁宗嘉祐四年冬天,陰寒雨雪,薪炭、吃食物價倍增,據歐陽修的奏摺,當時開封城內“寒凍之人,死損不少”。

  買不起炭和煤的普通人家,為了禦寒,只好鋌而走險,違背禁令砍掉桑棗之樹,乃至於去偷伐皇陵周邊的樹木。

  直到現在,煤的開採也是官營專賣,採取不多,除了取暖外,火藥司那邊也是一個大頭。

  所以聽到大孫把火藥司的煤炭調用出來,低價出售到市場上,朱元璋才有此一問。

  “孫兒有此想法,目前不管是木炭亦或是薪柴,所需甚大,且用之迅速,周遭樹木砍伐嚴重,甚至不少百姓為了取暖,違禁伐木。”

  “孫兒仔細翻閱了往年的記錄,現在每一年的冬季,都是越發的寒冷起來,咱們南方這邊,樹木眾多,柴火還能勉強供給,但北方,尤其是西北等地。”

  “根本沒有足夠的薪柴取暖,但所在之地下,卻有大量煤礦深埋。”

  “孫兒找劉日新問過,他所這天地大變,往後嚴冬會越發寒冷,像是遼東,奴兒干所地更甚,是以煤炭開採,迫在眉睫。”

  “是以孫兒想要開房煤礦開採,不再專職於官營,民營亦可,開房採煤文書,唯有讓百姓也能從中獲利,才能激發熱情,使得整個採煤行業紅火起來。”

  “亦是能為往後每一年的嚴冬,有所保障。當這個行業的興起,必然伴隨著不少商人的富裕,所以在這塊上,朝堂也可以有一份收益。”

  “如今番薯等作物已然開始大面積種植,有了足夠的吃食,多數百姓也可以從中解放,這閒置的勞力用作採煤甚好。”

  朱元璋聽完後,微微思索一番道:“這般說來,大孫之所以將煤炭低價大面積開售,就是想讓那些商人,看到商機,從未投入進來。”

  “只需傳出些風聲,朝堂有想法將開採煤炭民辦,必然引發商人助力。”

  “在此等情況下,怕還是能收取一部分好處?”

  朱英微微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