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 作品

第442章:朱英的歪路子手段

  “不僅是在貨運上邊,包括各地商會,各個世家,官府官員的情報,你們也要進行收集,這些方面,到時候本宮會讓錦衣衛過來與你們對接。”

  話說到這份上,朱英的思路已經變得清晰起來。

  其實簡單來說,相當於把漕幫變成了一個地下的情報組織。

  而其他的方面,就是利用衛所的名義,壓制各地的官員了。

  不得不說,在現如今這種皇權不下鄉的情況下,漕幫的作用,比之官員要靠譜多了。

  而且行事起來,也沒有什麼顧忌。

  這種事情,官府是人,根本是沒有可能辦下來的,國情如此,雖說有些隱患,但目前來說,只能是不得已而為之。

  這裡面的糾扯,說多了便是涉及到皇權本身的侷限性了。

  皇帝本身的權力,並非是體現在百姓身上,而是同為統治階級的地主這塊。

  朱元璋之所以能夠乾坤獨斷,哪怕是朝中大臣,也是說殺就殺了,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團結了大明多數地主階級,得到了他們擁護。

  哪怕是官員任職,像是什麼縣太爺,知府老爺,他們本身就是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而且往往這些官員,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跟當地的地主們搞好關係。

  若是關係鬧僵了,或者是過了頭,地主們一鬧起來,簡單點說就叫民不聊生,一些政策,根本就無法通行下去。

  當然,地主階級是一個統稱,每個地方的地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矛盾。

  不存在說一棍子打死的情況。

  包括村跟村之間,還會因為搶水的事情發生械鬥,更別說地主之間了。

  而現在朱英的操作,就是要繞開地主階級,形成一股全新的勢力。

  隨著大明各地工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人改換了身份,變成了工人。

  平日裡的生活,也不是說指望著那一畝三分地了,目前的社會階級,正在悄然的發生著變革。

  這些是隻有朱英自己,才清楚明白的事情。

  如何把控好新生勢力,便就成了目前的一個問題。

  漕幫的存在,可以說就是目前朱英的一次嘗試。

  因為跟著漕幫幹活的,並非是農人,而是工人。

  像是外圍的成員,最基礎的,便就屬碼頭上的搬運工了。

  他們天生跟地主,就處於一個對立面上,其中根本的矛盾,在於搶人。

  對於百姓來說,給地主老爺種田,或是給漕幫老爺搬貨,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區別。

  甚至是目前來說,當搬運工的待遇,還要比種田來得更為優渥一點。

  當百姓作為人的價值,得到體現,引發爭搶的時候,那麼得到的待遇,自然也會隨之提升起來。

  曾經的百姓沒得選,不給地主老爺種田,就只能餓死。

  現在選擇的方式多了起來,自然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朱英在鎮海衛這裡待了四五天。

  主要是把漕幫的整體框架,要進行一個嚴密的設計,之前的漕幫,可以說是非常的散漫,完全就是靠著一些從鎮海衛退役的軍戶來維持。

  而現在要做的,不僅僅是更好的整合,更是要把漕幫的核心成員,以半軍事化的形式,去加以操練。

  看到比之前更加忙碌起來的鎮海衛,朱英不由有些感嘆。

  自己這算是走了歪路子吧。

  只是和地主階級在政策上搞正面衝突,是會極大可能的動搖國本。

  歪路子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漕幫的存在,還真有可能是未來朱英幾十年的一個大的依仗。

  可以預見,隨著漕幫發展到大江南北的時候,同時也就意味著,朱英的權力體現,將會直接呈現到百姓作為工人的本身之上。

  然就在朱英準備給老爺子寫信,講述這些事情的時候。

  一封從而來的六百里加急信件,讓朱英不得不提前回歸。

  草原那邊,出了大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