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心 作品

第28章 朝歌新城

歷經半年時間的消化,殷商朝廷終於將【四年新政】一點點的擺上了正軌,整體已經有了一些雛形。

  殷商也將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帶著人族前行。

  最明顯的就是朝歌城,得益於守禮軍的快速基建能力,朝歌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了三倍,一座全新的六邊形的朝歌城聳立在中土大地上,取代星火城成為了地球文明下最璀璨的明珠。

  朝歌新城以鹿臺閣為中心,向四周擴建,修建了三十六匹馬並行的青石路面——帝辛大道,連接朝歌四門,原來的聯盟大道則成為了帝辛大道南門東側的一個偏門,便於人們進出。

  這無疑是一種隱晦的暗示,因為世間再無妖族,只有妖丹人族,所以聯盟二字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聯盟大道自然要從屬於帝辛大道。同時,整個朝歌城按照功能分區,劃分了七座裡坊。

  鹿臺閣東側,是原來的朝歌皇宮,皇宮中除了龍德殿外,只保留了壽仙宮、後宮以及皇族生活區域,其餘的政務功能區全部挪到了皇宮南面的天樞坊,丞相府、太師府以及六部衙門都座落在天樞坊,可以說,天樞坊基本就代表了整個帝國的中樞。

  天樞坊南側則是天權坊,這裡靠近朝歌南側城牆和東側城牆,正中心則是聯盟大道進入朝歌的大門,由聯盟大道一路向南即可到達星火城,除了原朝歌百姓外,因為靠近天樞,這裡也是殷商各個邊關以及州府常駐朝歌辦事處的所在區,規劃了很多的聯絡單位。

  天權坊西側則是寬大的帝辛大道,帝辛大道的西側是位於西城牆和南城牆區域的天璇坊,是一個佔地極大的朝歌面積排名第一的坊,居住著朝歌原住民以及一些搬入朝歌的富貴人家。

  同樣,在天璇坊北側與帝辛大道西段之間,則是佔地面積第二的瑤光坊,瑤光坊裡是規劃的妖丹族聚集區,一部分願意常住朝歌的妖丹人更喜歡和同族人相處,較長時間裡,妖丹人族和傳統人族會處於一個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

  在瑤光坊和天樞坊之間,有一片大面積的空白區域,則是供御林軍駐紮、訓練的御林大營,這裡位於鹿臺閣南側,緊靠皇宮、天樞坊,基本處於朝歌城中心,帝辛大道直達四門,對於鎮守朝歌的御林軍而言,非常方便。

  鹿臺閣北側緊鄰的,則是人族祖廟,供奉著人族歷代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