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若蘭 作品

第210章 困境下的致富

 “可是那老蛇一說,性質可就變了。”錢多多回答道。

 “九龍堂的那點事,很多人都知道,大家都心知肚明,問題還是在於查不查,有沒有證據查我們。”程宮羽回答道。

 “這事,我要跟上面彙報一下,程宮羽,這次你跟我一起去。”孫一龍說道。

 程宮羽微微鄒眉。

 趙成良所謂的兩個創業是說真的。

 兩個創業最大的問題一是資金,二是銷路。

 比起資金,銷路更難,因為有銷路就有利潤,有利潤就會有資本。

 有資本就不怕廠子開不起來。

 這藥物還好,本來就是醫院生產,如果藥效好,推廣就會容易,李若男也會出資源。

 但這食品廠?!

 趙成良也並不擔心,因為他早就有所佈局。

 “林芳,你跟我明天一起去一趟清水河村吧。”趙成良說道。

 “去清水河干嘛?”林芳不解道。

 “去了就知道了。”趙成良笑了笑。

 清水河村因為清水河,算得上是物產豐富之村,這是一個種植村,和楊梅,板栗不同,這個村子之前是前前鄉委書記的致富試驗村。

 種植很多水果,果樹。在種植上都很有經驗。

 但是還是因為運輸和銷路問題,這個致富試驗村也是漸漸地沒了往日的激情痕跡。

 到了現在,也就一些家庭還在堅持種植。

 “水村長,你好?”

 “趙主任好,林同志好。”水村長握手問候。

 “就不多說了,我就想了

解一下你們村水果種植情況。”趙成良解釋道。

 “之前李書記來過我們村了,我們也反饋了,一年不如一年啊。”水村長帶著趙成良邊走邊說。

 “怎麼說?”趙成良問道。

 “我們青峰鄉的楊梅和板栗是已經形成了規模和口碑,但我們這些種植,無名無姓的,而且品種多,水蜜桃,小番茄,橘子等等,人家經銷商對於這些多而雜的產品不感興趣,愁死我們了。”水村長解釋道。

 “那農民的種植水平和積極性如何?”趙成良又問道。

 “勤勞是勤勞的,但是靠勤勞沒用啊,水平啊,那也是打聽打聽,我們村的農民水平是最高的,常駐人口也是最多的,當年才選我們當試驗村的。”水村長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