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 吐蕃

在秋瑜的觀察中,呂瑛是認同愛情這種情感的,在他眼裡,能去愛似乎算是一種珍貴的能力,若有人為愛而努力生活,或者為愛反抗強權,還能得到瑛瑛的讚賞。

反正這孩子對愛情的看法在封建時代也屬於“奇妙”一類。

納木錯顯然覺得說話和善、聲音好聽的呂瑛很有魅力,走的時候也戀戀不捨,一步三回頭,反倒是呂瑛依然不把這事當回事。

他見此處聚集的人多,有接近六千,乾脆就在這附近逛了起來。

靠著越發純熟的吐蕃話,還有呂瑛那張冒充神佛都很有說服力的菩薩面,以及他入吐蕃時帶的糖,幾乎就沒有呂瑛撬不開的嘴。

通常他只要走過去和人搭話,不過一會兒就能與人聊得十分愉快,再加上糖,對面的人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也是通過呂瑛寫下的考察筆記,梅沙開始瞭解這塊地方。

吐蕃高原,根據從秋瑜那裡得到的資料,這裡比平原要高几千米,因而外人來的時候容易不適,需要時間適應。

除此以外,呂瑛記錄了這裡的各個勢力的名稱、所在、人口……幾乎是一本“入吐蕃為官指南”。

呂瑛還在此學了跳舞,他有很好的舞劍、舞刀的底子,身段柔韌、協調性好,學什麼舞都快,有時候也會戴著面紗,去牧民的篝火旁與他們一起跳舞,還學會了怎麼唱吐蕃人的歌,因著過目不忘,那些牧歌、情歌都是一聽就會。

加上呂瑛也會一點醫術,主要是幫人縫傷口、治療感冒(資深病患經驗豐富),還會給那些窮苦到營養不良的人送白糖,他治不了大病,小病小痛卻是一看一個準的。

很快,有人開始流傳高原之上來了一位神女,容貌像雪蓮一般純淨美麗,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且喜歡聽牧民們說故事,她的手指一點水,水就會變得和她的聲音一樣甜蜜。

聽到此類傳聞的呂瑛:……這種熟悉的明明自己不信神但總是容易被當神仙看的頭疼感又回來了。

他們一路朝目的地行駛而去,因著路上考察耽誤了點時間,花了二十來天才到了那座鹽湖。

越是靠近那座湖,路就越發坎坷。

草原之上沒有修好的路,只有牧民和信徒常年走過的土路,道路兩邊有時能看到臉方方的狐狸,還有成群結隊奔騰而過的羚羊。

張烈口中的鹽湖如今已經沒有了血,反而清澈得像一面倒映藍天的鏡子。

在湖的附近有一個地方是用來做天葬,牛車到這的時候,恰好有人拖著死屍扔到那裡,有禿鷲從天而降,一隻只養的羽毛豐密、油光水滑的大鳥圍著食物大快朵頤。

梅沙扶著呂瑛下了牛車,看到了這血腥一幕,喉頭滾了滾,感到很不舒服,呂瑛卻站在旁邊看完了一具軀殼從完整到殘破的過程。

“走吧。

天葬臺附近就有廟宇。

比起曲禮絳秋的小廟,此處廟宇堪稱奢華,少年步入此處時,有僧人過來欲攔,呂瑛將冪籬一掀,直接讓僧人失去聲音。

呂瑛仰頭望著潔白的佛殿,望見紅色的轉經筒,便上前撥了撥,回頭微笑:“我帶著誠摯的心過來,神佛不會不歡迎我的。

“誠摯?何為誠摯? 一老喇嘛過來。

呂瑛回頭,亮出腰牌:“我的外祖母沐躍年輕時曾和您學過醫術,桑珠大僧,您曾說此處沒有中原繁華,我過來便是想要開拓商路,為您帶來繁華,您說我這顆心是否誠摯?

桑珠喇嘛呵呵一笑:“那自然是誠摯了,請進。

呂瑛隨喇嘛進去,眼角餘光掃過牆壁,有人體骨骼、人皮做的飾物。

桑珠喇嘛的聲音從前方傳來:“不是用活人做的。

呂瑛手中的柳葉鏢滑回衣袖,靜靜坐在佛前,先聽桑珠唸了一陣經。

經書的內容大意是勸人放下屠刀,遇事不要衝動,不要動不動就殺戮,萬事好商量。

第二段經書的內容就是做人要尊老,對老人動粗的年輕人是會遭報應的。

呂瑛:……

經唸完了,桑珠喇嘛問他:“那麼,從中原來的小神女,你要與我做的第一筆生意是什麼呢?

呂瑛:“我要用五千斤白糖購買照雪骨。

桑珠喇嘛感到意外:“那是糖時從中原流入吐蕃的古董,除了古老沒什麼特別的。

老喇嘛還以為呂瑛想要插手吐蕃的勢力變動呢,結果人家只是來買個古董。

呂瑛一看老喇嘛的反應,心中遺憾,價格出得太高了,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