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行 作品

第 104 章 歸處(二更合一)

不過因為呂空從呂瑛口中知道了呂房離開的真相,所以他也不怎麼悲傷得起來,只覺得小兒子倒黴,黴到讓老父親心生憐愛。

他嘆氣道:“這孩子,這輩子也沒來得及和妻子一起多出海玩玩,就要去下一世了,陽盛子,你幫我看看,我和他還有親緣嗎?”

陽盛子頭也不抬地回道:“我第一次見到您的時候,就知道您是生生世世都親緣豐厚的人。”

呂空沉默一陣,點頭:“也好,若真有……來世,我會多疼他一些,多疼他們一些。”

氣勢威嚴而囂野的銀髮男子轉身,看著窗外,目光悠遠,許是日光太刺眼,他用手掌捂住了眼睛。

呂瑛白事辦得不錯,把外祖父的葬禮搞得風風光光,由於呂房庇護瓊崖島好幾代子民,他出喪那天,百姓們自發湧到大街上,簇擁著呂房的棺木。

有些曾被呂房從海盜手下救過的老人淚盈於眶,悲呼著。

“皇太子啊,老天不長眼啊。”

“老爺,一路走好啊。”

“呂老爺,一路好走,到雨神爺爺身邊過好日子吧。”

雨神廟中也有人為呂房立了牌位,還有人直接為他塑像,將他供了起來。

沿海有許多神仙本就是有了功績後才被奉為神仙,媽祖如此,如今的呂房也是如此,他守護這座島這麼多年,大家都記他的好。

呂瑛穿白色的孝服,頭上綁著白色布條,跟在捧著牌位的母親身後,扶著棺木走著,聽到子民們的呼聲,才第一次生出悲切來。

外祖父雖然應是活在了七百年後,可他的確是離開他們了呀。

他在那兒過得好嗎?

他突然好想外祖父。

外祖父為人剛正,實則很是寬仁,是呂瑛成長階段對他影響最深的男性長輩,在他身上,呂瑛學會了擔當,也懂了自己揹負著什麼,九幽也是外祖父送的禮物,他第一次下海游泳、駕船出海,都是外祖父教的。

孩子低下頭,用袖子抹了抹眼睛,沐躍按住他的肩膀,溫柔地捏了捏。

“海飛奴,沒事的,婆婆也好想他,但是沒關係,我們終將重逢,到時候我們可以再一起玩。”

呂瑛看著外祖母,抽泣著問:“那重逢之前了,還有那麼多年,該怎麼熬呢?”

沐躍溫和道:“不用熬,享用人生即可。”

她這一生經歷過吐蕃的多方勢力爭鬥,下了吐蕃高原後又親眼看見了南禹建立前黎民受難,體驗過亂世,曾出海遠航,一顆心比許多人以為的還要堅韌得多。

只是分離罷了,她不怕。

呂瑛知道外祖母不怪他,可他卻在這一刻第一次明白了什麼叫自責,還有深深的悔恨和愧疚。

沐躍招招手,一個高大少年走過來,輕輕攙扶住呂瑛。

呂房對秋瑜也照顧頗多,因此秋瑜也為呂房穿上了孝服,跟在出喪的隊伍中。

秋瑜想對呂瑛說些什麼,卻終究沒能說出口,只扶著呂瑛走完了全程,又隨父親一起離開。

呂房最終葬在了七星嶺的呂家祖墓中,呂瑛將一副偷偷畫了許久的父親的全家福放入其中,畫上有呂空,還有一位英姿颯爽的夫人以及四個和呂房相貌很是相似的男女,還有沐躍、呂曉璇、呂瑛。

呂瑛沒見過外祖父的母親和兄弟姐妹,因此畫的時候不停地問呂空,呂空畫技也好,閒著沒事和呂曉璇學過素描,最後乾脆和呂瑛一起畫這幅畫,出來的成品讓老人凝望許久,又自己臨摹一副,以後進棺材了也要帶著。

這一年的年末,呂瑛沒有去找秋瑜一起搶頭香,秋瑜只好獨自去搶。

這一年,已繁華數年的瓊崖島的年節出乎意料的冷清,大家都自發放棄了慶祝,有些老人甚至主動吃素,要吃滿三個月,一些戲臺子也將戲換成了《呂氏英雄錄》。

還有些人則去了雨神廟,在呂房像前的香爐中放了一炷香。

秋瑜家裡也冷冷清清,他婉拒了父親要回湖廣道老家和大伯二伯以及堂兄弟姐妹一起過年的打算,秋知乾脆也不走了,派人送了年節禮回家,陪兒子在院子裡吃粥火鍋,又點了小小的煙火。

好歹也是個化學成績不錯的現代人,秋瑜高考時理科分數也是全市前十名,而古代本就有煙火的技術,經過研究,這小小的煙火點燃,噴射出的火花有淺紅的光澤,像是跳舞的楓葉。

秋瑜蹲著看了一陣,轉頭看著也蹲著、但比自己瘦小很多的父親。

秋知是自家兄弟裡最矮最瘦小的,連十三歲的呂瑛都快比他高了,聽說是秋家老太君生養他的時候年紀大了,導致他有點先天不足,好在腦瓜子機靈,走了仕途,混得倒是同輩兄弟裡最好的。

秋瑜低聲說:“爹,我以後會好好孝順你,我一定活得很久,我會給你養老送終,你走了以後把你和娘葬一塊。”

秋知:“爹知道你是個孝順的孩子,石掌門你都接家裡奉養著,怎麼突然說這個?”

秋瑜搖了搖頭,笑道:“沒,就是覺著如果我哪天出海遠航了,最惦記的也是你。”

秋知:“嗨,說得你出門時爹不惦記你似的。”

兩父子對視一笑,一起拿著可以用手提著的煙花棒去隔壁找石掌門玩,進門就看到石掌門在舞劍,雖已逐漸神志混亂,可石掌門的劍舞卻瀟灑自然,有本真之意,見了秋家父子帶過來的煙花棒,石掌門又像孩子一樣歡呼起來。

老掌門一把摟過秋瑜,開心道:“哥哥,外頭不打仗啦?我在練武,等我武功大成,我陪你們一起打韃子”

他又對秋知說:“叔叔,快來,我這有果子吃。”

他已認不清人,以為自己回到了南禹未建立的戰亂時代,秋知上前和他交流著。

秋瑜眼眶一熱,陪著兩位長輩一起守歲,吃了素餃,又收了紅包。

他想,古代的年夜也是溫暖的,因為家人們在,而戰亂被徹底終結的曙光,就在離他不遠的瓊崖島上。

在這裡,他也是有歸處的。

至於回家……嗨,等來世吧。

只是不知道瑛瑛這個年過得如何了。

惦記著這個才失去外祖父的孩子,秋瑜想了想,翻出紙來裁剪成長寬40cm的大小,在上面寫字作畫,待墨跡乾透,裝配到畫軸上,便將之一卷,和老爹打了招呼,帶著畫軸一起上了去瓊崖島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