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201、兩楚救民事(二更合一,267w營養液...)

  王翦手中也有一支精銳舟師,可以直接沿著漢水、長江順流而下,從西往東重建碼頭。

  現在逃回家鄉的楚人見到秦人,就像是見到了親人,可不會再反抗了,恨不得抱著秦人的大腿求他們別走了。

  楚國風俗與中原、秦國都迥異。按照常理,楚地和楚人最難馴服,就算被秦國佔領,他們仍舊以楚人自居,不願意融入秦國,反秦情緒高漲。

  項燕只是將帥之才,不是王佐之才,更不是君王之才,和他孫子項羽差不多。所以他焚城遷民著眼的是戰略的得失,目的是給秦國統一戰爭製造麻煩,為楚國續命。

  他看不到長遠的民心得失。

  朱襄很肯定,項燕就算此事做成,自己沒有在廣陵,救下廣陵一城的人。項燕和南楚君在長江北岸的暴行,對楚國也會造成長遠的危害。

  秦國是一定能統一天下的。

  原本這裡的楚人被秦國統一後也會掛念著楚王和楚國。項家才能逃到江東,率領江東子弟橫掃中原大地。

  現在,項家敢在江東露出項家的身份,江東江北人就敢當街打人。

  項羽厲害打不過?那就報官!

  秦人雖可惡,但項家人必須死!

  不是項燕愚昧無知,只是王佐之才稀少。

  且在貴族和平民彷彿地位差異大到彷彿有生殖隔離的戰國時代,就更沒人在意那些庶民能有什麼用了。

  現在項燕此舉的惡果提前出現了。

  在長平君的仁慈對比下,又有南楚國兩年人禍造成的饑荒,南楚國的楚人將長平君當成了救命稻草,拖家帶口到廣陵城求活。

  這些流民中有許多士人,一些士人正是長江北岸的士人。

  他們心裡很忐忑。

  是他們將秦軍趕走,現在又向秦人求助,秦人會理睬他們嗎?

  而且他們人這麼多,就算長平君憐憫他們,又能拿出足夠的糧食賑濟他們嗎?

  當他們來到廣陵城之後,擔憂就消失了。

  長平君沒有出面。廣陵城外被秦軍重兵把守。

  但秦軍沒有驅逐他們,而是帶他們修建流民營地,登記姓名和特長,領口糧分配徭役。

  若有識字又懂雅言或者秦語的士人,另外登記和培訓,以管理這些流民。

  秦國的編戶齊民制度,也可以用在流民管理上。流民中的士人擔任"里正",幫助秦國官吏管理流民臨時村落。

  經過秦楚貿易戰後的流民潮,秦軍和秦國官吏對管理流民已經很熟練。現在管理流民的官吏,大部分都是曾經的楚國流民。

  雖然制度上很完善,經驗也很充足,但事太多了。

  之前朱襄有嬴小政和雪姬幫忙,現在就剩下朱襄自己。

  嬴小政全力開動下,能頂兩個正常工作的朱襄。現在朱襄只能超全力開動,每日能睡兩個時辰就不錯了,全靠濃茶續命。

  人的極限都是逼出來的。朱襄才三十二歲,正是可以零零七的年紀。

  他一邊寫信給子楚,讓子楚趕緊把政兒放回來救命,一邊全力壓榨自己的極限。

  朱襄如此拼命,他身邊以廣陵士人為主的新縣官班子,都看得害怕了。

  陳啟不斷勸說朱襄以身體為重,有些事可以緩緩。

  朱襄一邊喝著濃茶一邊笑道:"我還好,很精神。晚處理一日,就有數十人餓死。我怎麼睡得著?"

  浮丘私下對陳啟道:"若勸說有用,我等早就勸了。與其勸說,不如為朱襄公多分擔些。"

  陳啟抹著眼淚點頭。

  朱襄公身為秦人,為了逃難來的楚人如此拼命。他們這些原本的楚國士人,怎麼還睡得著?

  在陳啟等廣陵城士人跟著熬夜時,也將此事告知流民中的士人。

  楚王和南楚君都不在乎你們的命,只有長平君在乎。畜生都知道報恩,如果你們將來背叛長平君,連畜生都不如!

  朱襄的名聲終於在南楚國徹底打響,連不識字的農人都知道南邊有個長平君。

  若日子過不下去,就去尋長平君。

  這時,長平君的仁名才真正被楚人接納,而不是僅有消息靈通的上層士人知道朱襄公是誰。

  當朱襄的名聲打響的時候,楚人也才得知,能一年種兩次的水稻,傳聞能救荒的土豆和南瓜,都是朱襄公帶來的。

  很多人只是悶頭種地吃米,對來源一無所知。現在,他們終於知道了。

  當南楚君發現庶民大量巡亡,開始採取措施制止時,春申君也結束了他在楚國的巡遊,回到了陳都。

  春申君的仁名也響徹了楚國。

  在楚王控制範圍內的楚人心中,春申君的仁名已經超越了長平君。

  長平君的仁慈沒有落在他們身上,便是假的。春申君的仁慈救了他們,所以他們敬重春申君。

  楚王親自出城迎接春申君,獎賞春申君。

  但春申君看到楚王誇張的笑容,卻心頭一涼。

  他是從楚王還是太子時,就伺候在楚王身邊。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這位楚王。所以一看到楚王的表情,春申君就猜到楚王在想什麼。

  他知道,自己處境危險了。

  回陳都後,春申君因勞累過度生了一場大病,向楚王請辭,想要回到封邑養病。

  楚王推辭再三,終於准許。

  春申君鬆了一口氣。

  在離開陳都時,楚王微服出宮,親自來送。

  太子啟沒有來。

  "他想保護你。"楚王的態度,就像是曾經還是太子時一樣,"你認為寡人要殺你,太子啟也這麼想。"

  春申君搖頭:"不是大王要殺我,是我先支持楚後之子,又支持歸國的太子,搖擺不定,已經遭人憎恨。兩位公子都是大王的兒子,都是大王骨肉,他們若爭起來,大王會多傷心?是我該死啊。"

  他抹了抹眼淚,繼續道:"我雖是為了楚國,才支持已經成年,並顯示出賢能的太子。但我無愧楚國,卻有愧大王你。大王能讓我回封地養病,已經是看在曾經的情面上。"

  楚王看著春申君悲傷哭泣的模樣,想起了他與春申君在秦國時的過往,心軟了。

  "走吧,走得遠遠的,不要回來了。"楚王嘆息道,"等你回封邑後,我會削減你的食邑。"

  春申君立刻道:"我會上書,自請削減食邑!"

  楚王點頭,送春申君離開。

  公元前248年秋,春申君以老病為由,辭去令尹之位,回到封邑。

  途中,春申君遭遇多次刺殺,幸得楚地遊俠自發相送,才安全歸家。

  春申君歸家後,立刻上書請求削減封邑,以充盈楚國國庫。

  楚王准許,贈送春申君千金。

  楚國人無不稱頌春申君高義,連虎豹豺狼之君秦王也公開稱讚春申君,派人去請春申君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