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3 章 是儒家聖王

舅父不慕權力金錢,一心只為秦國和自己,所有說舅父壞話的人肯定都有問題。

這個教導,居然是對朱襄猜忌最深的秦昭襄王告訴嬴政的。

長平君朱襄,一種便捷的大臣篩選器。

秦國在秦王子楚崩逝這一年萬事安好。秦王政有條不紊地收攏權力,建立威信。

原本想要欺秦王政年輕的大臣都意識到,秦王政不愧是傳聞中五六歲就幫長平君管理家務的神童,那老道的國君模樣,其威嚴壓得群臣喘不過氣,好像已經當了很多年的國君。

有從秦昭襄王活到現在的老臣感嘆,怪不得當年秦昭襄王一見到如今秦王就十分歡喜。如今的秦王,和秦昭襄王真的極其相似。

秦國經歷了秦仁文王和秦王子楚兩代較為溫和的秦王過渡,現在終於又要迎來一位霸道雄主了。

不過也有人說,秦王子楚也不是什麼溫和的秦王。只是恰好遇到了幾年災荒,他被迫休養生息而已。

無論眾臣私下怎麼討論,他們都無奈地接受了一個事實。秦王政不是一個好相與的秦王,以後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有儒家弟子找到荀子,擔憂秦王政太過霸道,不會行仁政。

荀子懶得理睬。

要行仁政,也要等統一天下之後。現在秦國正好需要一個雷霆手段的君王。

誰都以為秦王政登基之後,一定會接著休養生息一兩年,待在朝堂站穩腳跟之後,再繼續大動作。

誰也沒想到,就在秋收之後,秦王政還未改元,便下令信平君廉頗攻魏。

去年糧草供應不足,廉頗打通秦國通往齊國的通道之後,雖沒有繼續攻打大梁,但一直留在剛攻佔的魏國郡縣主持屯田。

廉頗在趙國時只負責打仗,現在他已經很習慣屯田和撫民了。

為了替秦國完全消化新打下的城池,他都沒有回咸陽送秦王子楚一程,也沒有親眼見到秦王政登基。

秦王政開戰的理由找的很敷衍,但也無懈可擊。

他說這場戰爭是上一場戰爭的延續。當時魏王病逝,君父因魏國國喪退兵。現在魏國國喪已過,該繼續攻打魏國了。

魏王圉在秦昭襄王強勢的時候,曾經被迫向秦國稱臣。之後秦國和魏國都沒怎麼提這件事,該打仗的時候照舊開打。秦王政首次煞有其事把這件事拿出來提。

秦王政說,魏王曾向秦國稱臣,就是秦國的屬國,與秦國是君臣關係。當魏國遭遇蝗災的時候,出於宗主國的責任,秦王還特意將此事告知魏王和魏太子,希望魏國能夠多加防範。

可魏國恩將仇報,居然在秦國滅蝗收尾,秦王子楚重病的時候,夥同其他四國攻打秦國。

秦國是魏國的宗主國,魏國攻打秦國的行為是不忠;秦王曾在魏國遭遇蝗災的時候提供(口頭)幫助,魏國攻打秦國是不義。

如此不忠不義的國家,先王自然出兵討伐之。

然而魏王圉病故時,先王仍舊召回了秦國大軍,不在魏國國喪的時候趁人之危,這是秦國對魏國的義。

如今魏國國喪已過,自己作為繼任秦王,當重新討伐魏國。

秦王政召來修書的大儒,讓他們執筆,替秦國給魏國寫檄文。

秦國攻打魏國是堂堂正正的“義戰” ,魏國活該捱打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