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上加狂 作品

118、第 118 章(一封遺書)

 

陛下被齊公的話激怒了。太后曾經跟他抱怨過,說齊公難纏,他如今也算是領教了。

 

老頭子的確可惡得很,張嘴便要將他往辱沒臣子臣妻的昏君上扣。

 

這個老不死,也該賜下鴆酒一壺,跟著牢中的司徒晟去對飲!

 

至於楚氏,她若是成了寡婦,再嫁人也不礙著辱沒清譽了!

 

齊公也看出了陛下臉上的怒意,卻絲毫不懼。

 

他已經從楚琳琅的口中,聽聞了司徒晟的遭遇,更是驚聞了司徒晟的身世隱秘。

 

這個孩子,原來竟然是老友楊巡的愛孫,是從戰場上倖存下來的可憐孩子!

 

當年楊巡戰死沙場,齊公為國為友,在家中慟哭三日,以至於病重不起,在家昏睡多日。

 

待他身體調養得宜時,才從兒子的嘴裡驚聞了楊家被抄斬的事情。當時氣得他又是大病一場,懊悔自己病得不合時宜,竟然沒能及時阻止陛下的衝動之舉。

 

然而楊家居然還有遺孤,更是楊巡親手帶大的孫兒。

 

今日齊公進宮之前,已經給兒子立下遺囑,他是抱著必死之心,要傾力保住楊家的這根遺苗!

 

想到這,他再次說道:"另外,受故人所託,呈楊公遺筆書信一封,進呈陛下!"

 

說著,他從懷裡掏出一封泛黃發舊的信封,讓一旁的盛海呈遞給陛下。

 

老皇帝看著盛海展開的信紙,曾經甚為熟悉的字跡,映入了眼簾。

 

這信......居然是楊巡寫給他的!

 

曾經也算親密無間的君臣,自然是熟悉對方的字跡,乃至遣詞論調的語氣。

 

當楊巡熟悉的遒勁字跡映入眼簾時,就算心硬如鐵的君王,鼻頭不知為何,也開始微微泛酸。

 

這封信,應該是楊巡出征最後一戰前的絕筆。

 

在信中,這位用兵如神的老臣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場戰敗,不僅詳實分析了自己可能戰敗的原因,甚至連戰敗後,陛下應該如何防守的策略,都一一點明。

 

信中楊巡表示,如今大晉內憂外患,並非與荊人用兵的好時機,然而君命在身,他只能盡力而為之。

 

就算身死沙場,他也絕不怨陛下,只是放心不下陛下與千秋社稷。

 

還望陛下能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振興國力。到時自然有比他楊巡更為驍勇的將士,踏平韃虜,收復山河。然後他亦是俗人,唯有一人放心不下,便是他之孫兒戒行。

 

這孩子身世坎坷,生母瘋癲,為父親和繼母不容。若他不在,這孩子必定要被人迫害,所以他早早做了安排,想要將這孩子過繼給友人司徒家。若是有朝一日,這孩子成才,能效忠陛下,那麼他楊巡的遺願也算得以繼承,只求陛下善待這苦命的孩兒,那麼他楊巡馬革裹屍,再無遺憾!

 

整篇書信,字字句句捶打陛下之心。

 

原來當年楊巡出征時,便已經知道泰王與太子勾結,要聯合奪取兵權,各自壯大自己的勢力......

 

可那時邊關告急,楊巡是如此報著忠君赴死之心,前往戰場的。

 

看到了最後,老皇帝的手都抖了起來,這幾十年來,對楊巡日積月累的愧疚之情,一下子被這書信全都激發了出來。

 

他甚至激動得眼眶溼潤,老淚順著褶皺流淌出來。

 

齊公之前也看了楚娘子送來的這一封信,他當時也是哭得不能自抑,揚天捶胸,恨不得當年亦在沙場,與楊巡一同殉國。

 

可是今日,他入宮除了阻止陛下嫁出司徒晟的未婚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救出司徒晟一命。

 

所以趁此功夫,他再次跪地請求:"陛下,司徒晟便是楊將軍當年託孤的孩兒。他雖然不姓楊,可為人處世,一心為國卻與楊老將軍無異!這孩子......不該得陛下如此冷待啊!"

 

陛下依舊看著手裡的書信,心情有些起伏不定。

 

他並不太瞭解楊毅的家事,可若這封書信為真,那麼這孩子倒是不曾在叛臣楊毅的身邊長大,反而是跟祖父更親近些。

 

而且他改姓司徒,原來是楊巡的託孤安排,若這書信被他人知道,自己就算論處司徒晟的欺君之罪,恐怕也失了正經名目。

 

畢竟民間過繼,也是講究不問前塵。

 

這孩子是經祖父同意,過繼給司徒家的,以後承襲的就是司徒家的香火,自然也不好到處宣揚自己是楊家的孩子了!

 

皇帝若要以此論罪處死司徒晟,於情於理於法,都說不大通啊!

 

更何況司徒晟子從仕以來,兢兢業業,一心為朝廷,從無徇私可言,職田改造更是精壯了國庫,讓朝廷現在有了與敵國一戰的從容底氣。

 

更是在太子宮變中,力挽狂瀾,平定了宮亂。

 

若他之身世無人知也還好,現在齊公卻帶來了楊巡的託孤遺書,請求陛下善待他那苦命的孫兒。

 

豈不知,他已經命人備好了毒酒,正準備送功臣的遺孤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