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panda 作品

第43章 泛海集團反做空案(四)

 另外,在採訪中,“灰鷹基金”的掌門人再次強調對中企的財務質疑。

 這也有著歷史原因。

 做空“中國企業”的大潮大概始於8年之前,當時東方紙業被渾水質疑了生產規模以及收入,同時還有客戶的真實性等等,因為渾水實地考察工廠時並未發現任何物流。東方紙業三年之內股價下跌超過80%。隨後,因為發現中國生物向saic(中國工商局)與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不同的財務數據——一方面逃中國的稅,另一方面圈美國的錢,中國生物被香櫞質疑了雙重報告。報告一出,中國生物被退市。再後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成為了做空目標,被退市,或者被轉至粉單市場。

 之後做空機構發現中企財務問題竟如此嚴重,便開始了一輪“狂歡”,連續做空了數十家。當時通常的流程就是做空機構先進行調查,將自己的做空計劃告知多家對沖基金,之後做空機構、對沖基金一起建立空頭倉位,接著做空機構發佈“目標公司存在問題”的利空報告或言論,評級機構降低評級,市場出現恐慌情緒,大批股東拋售股票,股價頃刻暴跌。最好再引發一輪集體訴訟,導致股價繼續下跌。而在這一過程當中,曾接受過股票質押的銀行也可能斬倉,股價進一步暴跌。最後對沖基金購入、補倉,對沖基金和做空機構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21世紀初的時候,大批中企被中介們帶到美國包裝、上市,通過借殼登陸otcbb2,同時,因為跨國審計非常困難,造假現象十分普遍。但最開始,這些做法的發起者必定是美國中介,因為那時候中國企業對國際市場的規則一竅不通,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欺詐美國證監會,必是受到中介鼓勵,錯以為“先去otcbb,再轉板到紐交所或納斯達克”這個流程非常簡單,稀裡糊塗登陸美國。不過後來,部分中企開始主動尋找中介做apo,市場充斥各種騙局。可事實上,能由otcbb轉板成功的中國企業寥寥無幾,兩個板塊的要求完全不是同一級別。2008年金融危機掩蓋了千瘡百孔的中企apo,中概股是那一陣子華爾街的救命稻草,於是,一直到2011年才東窗事發。後來,以vie3架構上市的公司也存在著財務隱患。

 不得不說,有根據的做空行為能幫監管發現問題,可後來,事情漸漸變了味兒——看誰都像在造假。otcbb的中企就那麼多,小几百家而已,做空機構餓狼一般紛紛撲向這些公司,僧多粥少,有問題的都捉出來了,可做空機構並不甘心,且胃口越來越大,於是惡意做空越來越多,“因”“果”之間毫無聯繫、各項結論無憑無據、調查過程草率無比,而且明顯缺乏對中國的深入瞭解,只是利用投資者們對於中企的不信任,揮霍之前的信譽。另外,他們早已不滿足於otcbb,移到主板,許多優質的中概股也變成了做空目標,比如全國最大的教育集團、全國最大的社區媒體……不少公司運營良好時突然被扣上個嚴重罪名。

 一些公司通過澄清得到了市場信任,股價實現v形反轉,個別的還通過訴訟實現完勝,而另一些,孰是孰非說不清楚,一番慘烈的激戰後股價依然大幅下跌,甚至主動做私有化退市,最後變成一樁懸案。

 此次做空泛海的大空頭、全球最大對沖基金灰鷹基金的掌門人就對中企非常懷疑,同時此人也是華爾街上“看空中國”派的代表,2014年那年首次公佈自己正在做空泛海,之後幾次發表相同言論:

 “現在就是做空中國的好時機,中國經濟絕無可能一直增長。”

 “中國的金融危機或早或晚會到來,那裡的多米諾骨牌似乎已經開始倒塌了。”

 “這家公司表現太好了,好到不真實。我無法相信這樣光鮮的一份財報。”

 “在我看來,美國股市上面的幾百家大型公司裡,這家公司的財務最有問題。”

 “我就是無法理解,它怎麼能賺這麼多錢。”

 ……

 連續不斷舉紅旗卻極度缺乏專業性,可神奇的是,不管虧多少,都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當然,他也只是一個代表,基於相同的理由做空泛海的基金實際上有非常多。

 泛海、清輝兩家公司一再地成為目標。過去兩年,伴隨一些風吹草動,泛海集團空頭頭寸都曾達到過1.5億股左右,佔流通股的比例到了7.5%甚至更高,遠超第二名,是那一時段華爾街的最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