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81章 第 81 章

 啪!

 又一個雞蛋凌空而來,再次飛躍人群,正中書生之一。

 “不就喝了幾口馬尿嗎?就敢在這放你孃的狗屁!”

 陡然的變故讓現場沉寂了那麼一瞬,轉而又喧囂起來。書生怒而將手中酒壺摔了,站在臺子上環顧:“誰,誰砸的我。”

 突厥人咬牙:“是不是官差又來了。你們三番四次阻攔,不就是不想讓我們知道真相嗎?可惜我們知道了!我們全知道了,別想再幫著朝廷矇騙我們。你們就是朝廷的鷹犬。朝廷既然不要都城,不要我們這些百姓,你們還算個屁,你們……”

 咻——

 再凌空飛來一物,這次卻不是雞蛋,而是石頭,直接讓突厥人頭破血流。

 “睜大你的狗眼看清楚,老子是官差嗎?眼睛不要可以挖了,反正有也是閉著眼睛亂說話,要它有什麼用。”

 眾人同時側目,但見人群后頭一個青年騎在令一個青年的肩膀上,很是鶴立雞群。

 被聳動想要動手的百姓身形一頓。有人認出了青年:“我認識他,似乎是周邊村子的。”

 “我也認得,我見他給那頭食肆送過腐竹豆皮等食材。”

 “他不是官差,跟我們一樣,都是老百姓。”

 若是官差自然可以出手,可不是官差,是跟他一樣的百姓還動嗎?不動了吧?都是苦命人,何必呢。

 書生大怒:“你是什麼人,說話行事如此粗鄙。”

 “粗鄙怎麼了,老子就是個粗人。你不粗鄙,你高尚,你狗嘴裡也沒見吐出象牙來,說了這麼多,沒一句能聽的。”

 “怎是沒一句能聽的?你是覺得我哪裡說得不對。莫非你要替朝廷說話?”

 替朝廷說話,眾人疑惑憤慨的眼神掃向青年。

 “呸!”青年啐了一口,“怎麼地,不幫你說話就是幫朝廷說話?你以為你是誰。老子幫自己說話行不行,幫咱們老百姓說話行不行。就你長著嘴,就你能說,別人都不能。你比天王老子還厲害。”

 書生氣得面紅耳赤:“你既是幫自己說話,幫百姓說話,我也是,我們是一起的,為何要砸我。”

 “誰跟你一起,你看看你穿的,再看看我穿的。我們能是一起的嗎?”

 眾人目光掃去,書生所穿衣物不論款式還是布料都不俗,而青年確實簡單的粗布麻衣,與他們沒甚區別。

 這麼一看,還是青年更讓人親近。似青年這般,想說什麼說什麼,言語粗魯才是他們的日常啊。書生?書生咬文嚼字的,還時不時掉幾個書袋,他們聽得費勁。

 青年冷哼:“至於砸你,你說得不對,為何不砸?”

 書生咬牙:“我哪裡說得不對,你指出來。”

 青年挑眉:“行,你讓我過去,我當面跟你掰扯掰扯。”

 此話一處,人潮中的百姓雖有猶疑,但同為底層民眾的親切感還是讓他們主動讓出道來。

 青年從另一人肩上跳下來,帶著夥伴自人群夾道走進中心。

 突厥人目光如炬,看著他身後跟著的人剛要說什麼,青年率先怒斥:“看什麼看,這都是我們村的。沒看他們書生好幾個,到時候說不贏他們直接揍我怎麼辦?我不得找幾個人護著我點。”

 說完,他又看向書生:“馬尿喝了多少,還記得自己是誰嗎?你自己聽聽你都說了些什麼,嘴巴叨叨叨叨了半天,有一句能聽的嗎?說讓我們逃,你倒是告訴我們,往哪裡逃,怎麼逃啊。”

 書生愣住:“這……這……總歸突厥的目標是長安,逃出長安就是了。”

 “我呸,說的簡單,你逃過難嗎?你知道逃難是什麼情形嗎?你沒有,但我有。我有!前朝的時候,到處戰亂,我就是逃難過來的。”

 青年猛拍胸脯,神情憤慨,“我知道逃難是什麼滋味,我們一家五口,最後就剩了我,就剩了我!”

 這不是枉言,而是他早年的真實經歷,也是因此他投了軍,給自己找了條生路,如此活下來。但那些過往他沒有忘,從不曾忘。因此說到這裡,他無比激動。

 “我娘,我妹子,我最小的弟弟一個個沒了,最後是我耶耶,我耶耶是為了給我搶一份口糧被人打死的。你見過那等情形嗎?你沒有。你只會嘴上說。

 “就是說,你都說不好。你說一句逃就行,你以為人人都能逃?我們可以,家裡年邁的老人呢,病弱的親人呢,幼小的孩子呢,他們怎麼逃?

 “我們走了,把他們留下,他們活得下去嗎?又或者帶著他們一起逃,他們逃得動嗎。逃逃逃,你一張嘴說得多輕鬆。可其中的艱辛只有逃過的人才知道。他們會死的,他們會在逃荒途中被活活拖死的。他們甚至都走不了多遠,他們根本熬不住。”

 青年猛漢落淚,痛徹心扉。

 在場百姓無不動容。前朝覆滅距今不過數年,那些年的場景歷歷在目,他們之中也有逃過難的,便是沒逃過,也經歷過或親眼見證過國破家亡之景。

 青年的遭遇何嘗不是他們的遭遇?

 一時間,滿場悲慼,哭聲漸起。

 書生訝然,竟不知該如何辯駁。

 青年又道:“你說突厥的目標是長安。是,他們現在的目標是長安,但如果他們拿到長安之後呢?會不會想要別的地方?我們在前面跑,突厥在後來追。你也說了突厥是二十萬大軍,還兵強馬壯,我們跑得過嗎!”

 書生蹙眉:“那……那莫非就認命等死嗎?”

 “誰說我是等死?你說的這些都有個前提,那就是朝廷放棄抵抗,突厥大軍一定會踏破長安。你說你說,所有東西全是你說。你說的就一定是對的?你說朝中有人提出遷都,誰敢保證真有此事?”

 書生剛要說話,青年又道:“就算真的又怎麼樣。連我們這種小村子,遇上大事,還要把大夥兒聚一塊商討商討對策。哪次不是你一言我一語,少說也得提七八個主意,真正能用的有一個就不錯了。朝廷這麼大的事,會不仔細琢磨琢磨,提了聖人就一定會採納?沒采納算個屁。”

 眾人回憶自己村中族中的事,似乎確實如此?

 “你也別說我怎麼知道沒采納。你瞎我不瞎。你說聖人確實離京,但去了哪兒誰也不知道。呵,要真像你說的那樣,聖人早就走了,沒去渭水,朝廷也放棄了抵抗。

 “既然如此,突厥沒了阻攔,豈不是眨眼就到。他們不是號稱二十萬大軍嗎?在哪呢,我怎麼沒瞧見!他們還沒來,代表什麼。代表朝廷在擋著。朝廷沒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