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105. 第 105 章 於夫人的勸說。

 聽得最後一句,于志寧才猛然想起,是呢,還有個李淳風。

 “郎君心中鬱結,為太子出手對付自己感到寒心,可有想過同為太子老師的李淳風?可曾思考過為何你與陸德明孔穎達落得這般地步,李淳風卻非但能夠倖免,還與太子親厚有加?”

 于志寧懵了,他沒想過,從未想過。

 於夫人輕嘆一聲,將準備好的冊子遞過去:“這是我查到的一些有關李淳風與太子的相處。郎君平日與陸德明孔穎達相交甚深,但同李淳風卻關係一般。他教授太子的是算學,與你們並無多少交集,但同為太子老師,總歸對彼此是有些瞭解的。

 “郎君該知道李淳風非是諂媚逢迎之輩,他能得太子喜歡靠的絕不是討好。從這些調查來的資料中也可看出,他憑的是一顆真心。比起你們口口聲聲說一心為太子,他所做的更像那個真正一心為太子的人。

 “郎君,你們教授太子,是按自己的意願去教,把自己擺在主位。李淳風則剛好相反,他是將太子放在主位。他雖明面上教的只有算學,但他常與太子講說奇聞趣事,將人生道理藏在其中。若遇想法衝突之時,他會與太子論道。

 “他會去傾聽太子的想法,嘗試著去了解去反思去接納,所以他能與太子亦師亦友,深受太子喜愛。郎君,李淳風也有勸諫太子之時,譬如當初太子欲將腐竹豆皮之技教授於民,吩咐下去後便不管了。

 “你們都想讓太子嘗試著親自掌管此事,但你們是如何做的,李淳風又是如何做的?你們只會告訴太子,你該如何不該如何。李淳風是站在太子的角度,以太子的需求來引導太子自己發現,自願去做。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地方,李淳風都是如此。所以太子不是聽不進勸諫,也不是不能與老師和睦相處,彼此親近。郎君該學著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而非總是數落別人的不對,自以為自己無錯。”

 于志寧一頁頁翻看著手中的資料,越看越是驚訝,越看越是迷茫。

 從前他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心為太子好的,也是一心忠於聖人的。可於夫人的話讓他恐懼,若真如他自認為的,將聖人與太子放在第一位,他為何會在“長跪不起”與“殿前撞柱”之時只想到自己,完全沒有想過這樣做會將聖人與太子置於何等境地?

 于志寧恍然發現,原來他沒有自己設想的那麼好。原來他所謂全是為了太子,與李淳風所做對比是這般截然不同。

 他低下頭,手中字裡行間門處處可見他與李淳風的差距。

 他,真的錯了嗎?

 于志寧心中升起巨大的疑問。

 “這幾日郎君雖未上朝,但也時有朝堂上的消息傳來。近日之事太子能將你們逼到這個地步,必有聖人默

許。而這些□□堂上兩種截然不同的勸諫之情也證實了這一點。

 “聖人與太子的態度已經十分鮮明,不是想阻斷勸諫之路,更非不許你們勸諫。是想讓你們在勸諫之前先想清楚,此事是否當真值得上疏進言。它是否當真會造成你們口中所說的後果。”

 于志寧微微蹙眉:“聖人與太子是帝王與儲君,和常人不同。常人染上惡習,性情走偏,毀得不過自身,害得僅是一家。若聖人與太子昏聵,毀的是大唐基業,害的是千萬黎民。”

 “郎君覺得當今聖人昏聵嗎?太子昏聵嗎?”

 “我知道現今聖人賢明,太子聰慧,但正因為如此,正因為本可連有兩代不世出的君主帶領大唐創出天下盛世,才更不能讓此等局面破滅。諸多惡習都是從微小處開始,若不在最初……”

 於夫人深吸一口氣,打斷他的話:“郎君,任何事情發生轉變都不會是突然出現。”

 于志寧頓住。

 於夫人接著道:“就好比一個九十斤的人不會一夜間門長到兩百斤,一個兩百斤的人也不可能一夜間門瘦到九十斤。這中間門必定有一個過程,過程之中種種表現都有跡可循。

 “郎君要做的不是在一切尚未發生之前就拿大刀將其斬斷,若是這般,太子便什麼事都不必做了。畢竟玩物可能喪志,喝水可能嗆咳,吃飯可能噎喉,走路也能摔傷,不是嗎?

 “郎君莫覺得我舉例極端,世間門之事皆有兩面,任何東西若是沉迷過度都會導致壞的結果。拋開這些例子不提,郎君仔細想想,我說的是不是這個理。”

 于志寧不說話了,他沒辦法否定這個“理”。因為這個“理”確實存在。

 於夫人指著地上藥碗碎裂後散落的藥汁殘渣:“郎中大夫看病抓藥都有講究。一個方子,其中每味藥的劑量都不能多,亦不能少。恰巧合適能治病,可若過量就成毒了。人生許多事情亦是如此。

 “郎君覺得某件事情某樣東西有成毒的可能,所以想將這種可能扼殺,就宛如把方子中的這味藥剔除,可曾想過剔除後,這個方子還合理嗎?還能治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