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重整河山 作品

第442章 武運昌隆

  笠原幸雄聽到這些話也有些難受,他鬱悶的喝下一杯酒。

  杉山元繼續說道:

  “隨著戰線拉長前線,各部隊開始進攻乏力。兵力匱乏、後勤補給跟不上、軍工生產無法滿足需求等諸多問題都暴露了出來。

  還有重要的一點,中國人已經從最開始的驚慌失措、茫然應戰中反應了過來,他們發現了帝國軍隊的弱點,並且已經開始制定出相應的戰術。

  我們的民族千百年來一直生存在島上,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相較起來,中國大地簡直算得上是天堂。

  這一戰我們傾盡了所有,民族能不能從孤島上離開,就看我輩軍人的了。”

  笠原幸雄看著杉山元的眼睛,問道:

  “大將閣下如此說,想來已經找到了解決之策吧。”

  “是有一些淺見,但不全是我個人的,這個一會兒再說,咱們來聊聊江東。”

  “嗯?”

  “江東這兩年給帝國造成了很多麻煩,他炸燬了山東的煤礦,給我們的軍工生產帶來的**煩。

  這是又破壞了同蒲鐵路和正太鐵路,想來未來一段時間,各地的工廠都會陷入資源困窘的狀態,這影響的不光是我們陸軍,還有驕傲自滿的海軍。

  勝負不僅在戰場上,還在戰場之外,這一點江東做得比我們好。

  持久戰中,因為江東的破壞,皇軍的攻勢會更加乏力。

  此人做了這麼多,肯定是早有準備的,我們過去還是太過低估他了。”

  杉山元的眼中竟然現出了一絲欣賞之意,這讓笠原幸雄頗感意外。

  “哼,這次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不會再有下次了。”

  “嗯……”杉山元似乎是在斟酌話語,

  “以戰養戰,以華制華,雖然很多人這樣說,但我們其實並沒有特別重視這一點。

  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我們的戰術和思路都應該有相應的調整。

  崗村君的研究成果你有沒有聽說過?”

  笠原幸雄歪著腦袋思考了一下,

  “以華制華,政、治攻勢和軍事攻勢相互配合……”

  杉山元點頭,

  “嗯,我認為他所有觀點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就是政治與軍事的結合。”

  “大將閣下打算用這種策略來對付江東和山西的中國軍隊?”

  “不錯,這兩天我反覆思索,發現很多在軍事上不能解決的,也許在政治上會有突破口。

  在南方,岡村君採取的是策反雜牌軍,孤立以黃埔少壯派為主的中央軍。

  這個思路我們可以借鑑。

  中國軍隊派系林立,保存實力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種情況在山西更加明顯。

  在山西有閻錫山的晉綏軍,衛立煌的中央軍和地方雜牌部隊以及江東。這麼多勢力盤根交錯,是開展政、治攻勢最好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