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爺 作品

第959章 好政策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當年東方軍區教育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就是在高中進行了分流。

  初中畢業的學生被分成了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繼續就讀高中然後考大學,另一個方向則是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掌握職業技能。

  這其實是一個好的政策。

  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繼續讀書,與其讓人家浪費三年高中的時間不如早早接受職業技術教育能夠儘早參加工作。

  同時那些一心向學的學生則可以獲得一個相對較好的讀書環境繼續深造。

  想法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這是一條很好的政策,可是這條政策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東方軍區實際的情況!」

  柳衡對此是如此評價的。

  高中分流政策理論上是把應屆學生分為技術型人才和知識型人才兩個部分。

  本質上這兩者之間沒有高下之分,區別僅僅只是工作內容的不同而已。

  比如技術型人才會更早的進入社會憑藉掌握的技術賺取金錢,而知識型人才進入社會的時間會晚很多,但是他們的起點待遇會高於技術型人才。

  也不是說技術型人才就不值錢了,他們可以通過實踐精進自己的技術從而獲得更高的技術崗位,綜合計算下來收入不會比知識型人才少到哪裡去的。

  對於星艦工廠之類的大型製造工廠而言,技術型人才的工資收入超過知識型人才的收入並非是什麼天方夜譚。

  然而這都是理論上的東西,東方軍區的實際情況根本就不一樣!

  首先第一點,東方軍區的企業對於普工的薪酬待遇制定是非常低的,普工想要拿到相對較高的收入加班是唯一的途徑,這就導致普工的工作時間普遍在11到12小時,休息日加班也成為常態。

  較低的工資收入,較差的工作環境讓普工的工作被社會所看不起。

  對,不是某一個人對普工的工作看不起,而是整個社會對普工的工作看不起。

  大多數的工廠對於普工的要求也是非常低的,這就導致普工的入職門檻幾乎沒有。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沒有門檻雖說給了大多數低學歷的人工作的機會,但是同時也決定了他們未來幾乎沒有職業發展的可能。